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带动诺邓火腿产业升级,拼多多扶贫车间落地大理云龙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沅津
  • 2020-12-30 12:04:01

《舌尖上的中国》短短6分钟影像,让诺邓火腿一夜间风靡全国。

有着千年历史的诺邓天然盐井,以及特殊的地理气候,造就了诺邓火腿所独具的美味。然而,声名鹊起的诺邓火腿,很快遇到产业发展的瓶颈——标准化、规模化不足,加工出厂的产品类型和销售渠道单一,这也成为云龙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道路上的“拦路虎”。

“云龙脱贫难,难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发展不足。”出产诺邓火腿的云龙县,集“民族、山区、贫困、偏远”为一体,是大理州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也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

2020年8月,为解决云龙县产业脱贫困境,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沪滇合作平台,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正式在云龙县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落户诺邓火腿“扶贫车间”。

今年底,扶贫车间可投入使用,届时可达到量产值600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务工约1万次,全年给贫困户发放工资预计将达到120多万元,将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起到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半篇文章”的作用。

在创造新需求、“拼”出新产业的基础上,拼多多通过在诺邓这样的农产品原产地设立扶贫车间的方式,建立起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加工链条,推动诺邓火腿产业升级,有效促进当地稳定脱贫,为巩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验。

▲深藏大山的诺邓古村,由于交通不便,制约了当地发展。经过近几年的精准扶贫,村村道路硬化,一直靠“人背马驮”运送卤水熬古盐的不便一去不返。(摄影:穆功)

山沟沟里建起现代化生产线

从退伍老兵到活跃在火腿车间里的“新农人”,徐琨斌与诺邓火腿的“恋情”走过了整整7年。7年来,这名曾开过火车、做过广告公司的退伍老兵,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一件事——如何把每条诺邓火腿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徐琨斌所在的诺邓古村,是一个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白族村寨。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古老山村,传承着用盐泥敷腌火腿的千年工艺。近两千年历史的盐井是大自然的馈赠,盐与火腿的完美结合,让诺邓火腿因《舌尖上的中国》而名扬四海。

看准了家乡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2013年,徐琨斌放弃了昆明铁路局火车司机的“体制内身份”,回到家乡诺邓古村的山沟沟里开办火腿加工厂,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徐琨斌的火腿食品厂已经成为云龙县诺邓火腿年生产量最高的企业,现有厂区面积15亩,生产加工厂房3000平米,年生产加工20000支火腿,用工量超过5000人,间接带动周边农户1.5万多人增收。未来2至3年,厂区规模将达到年生产加工火腿80000支,实现产值1.2亿元的目标。

“虽然这几年公司发展不错,但总觉得诺邓火腿的价值还没有被完全开发,产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不能开发更多的新产品,能不能打通更新的销售渠道,才是诺邓火腿产业长期良好发展下去的核心。”虽然这几年依靠诺邓火腿实现了创业的成功,然而在徐琨斌心里,却一直有一块“心病”。

徐琨斌的“心病”,就是诺邓火腿声名鹊起背后的产能瓶颈和产品单一问题。

据介绍,2013年年初,徐琨斌的云龙县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最初的年产量只有3至4吨,后期扩大到近100吨产量,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2019年才达到加工销售诺邓火腿1.86万支,产值1600万元。

但即便如此,和其他火腿相比,诺邓火腿的产量还是小得多。

“诺邓火腿的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的相对单一,以及较低的产量,无意中保证了诺邓火腿的质量。同时,传统的诺邓火腿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因品质不统一,难以达成标准化,也让诺邓火腿产业难以走远。”

2020年,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积极参与沪滇帮扶、脱贫攻坚过程中,多次到云龙县调研。同年8月,为协助解决诺邓火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拼多多捐赠240万元资金,在徐琨斌位于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的厂区内设立扶贫车间,帮扶企业投建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促进本地特色火腿产业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标准化生产转型发展。

▲七年前,退伍老兵徐琨斌回乡创业,目前公司所拥有的“诺邓金腿”、“一腿”两个品牌的诺邓火腿远销北上广。(摄影:穆功)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滇西样本”

“云龙山区面积大,山高谷深,长期以来,产业发展难以突破‘小、散、弱’困局,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优质农产品始终走不出自产自销的境地。如今,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沪滇合作平台,引进像拼多多这样的上海知名互联网企业,共同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力,终于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摸到了一些门路,除诺邓火腿之外,还期待更多农产品走出深山。”上海援滇干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委常委、副县长季涛告诉记者,诺邓火腿扶贫车间的设立,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据季涛介绍,此前诺邓火腿只是当地土特产,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产品单一。另外,火腿属于区域性产品,带动相关农户脱贫和企业发展空间有限,而诺邓火腿产业发展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

当年,随着沪滇合作的加深,经过驻滇干部的努力,诺邓火腿入驻了上海的云品中心。有一次,云品中心举办特色品鉴会,策划了诺邓火腿与西班牙火腿的“盲品”活动,在不知产地的条件下,不少消费者发现,诺邓火腿的品质和口感可与国际顶级的产品媲美。此后,上海的“买手”们还为诺邓火腿在改进包装、研发新品、为不同渠道提供定制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于是,诺邓火腿有了更洋气的规格包装,并有了咸肉、香肠等衍生产品。

近年来,诺邓火腿生产企业通过与拼多多等企业合作,实现了线上销售,有效的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销量,而曾经只是小有名气的诺邓火腿,由于产品线的拓宽,引进了电商渠道,因此吸引产业投资,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为此,县里探索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模式,即:由双方党委、政府牵线搭台;由上海帮扶开拓市场,发动社会各界通过工会采购、爱心采购等方式打开销路;由云龙绿色食品协会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打通供应链,组织企业统一销售;由本地企业负责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由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建设种养殖基地;由贫困户按合作社要求进行规范种养殖。在这样的模式下,贫困户被真正带入了产业链中,逐渐有了稳定增收的新途径。

“今年8月,作为诞生于上海的知名互联网企业,拼多多主动参与位于滇西的云龙县产业脱贫,投建邓诺火腿深加工扶贫车间,支持当地扩大产能,研发新产品,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可以说这个项目就是我们东西部扶贫协作在滇西最有力的一个样本。”季涛表示。

据了解,除了诺邓火腿,越来越多的云龙农产品正通过沪滇合作机制,得以方便快速的进入上海。目前,云龙县销往上海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01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68人实现增收,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注入了新动力。

▲诺邓盛产无碘钾盐。近两千年历史的盐井是大自然的馈赠,盐与腿的完美结合,产生绝佳的风味,让诺邓火腿因《舌尖上的中国》而名扬四海。图为诺邓火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天嗣亲自熬盐,为腌制火腿做准备。(摄影:穆功)

▲目前诺邓火腿依然依靠传统手艺腌制晾晒,经过三年的腌制发酵才能形成一条好的火腿。徐琨斌每天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花在晾晒火腿的管理上。(摄影:穆功)

拼多多“诺邓实践”带动乡村振兴

2020年5月16日,云龙县被云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出列。

“发展产业,是巩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和长久之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仇焕广介绍说:“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地扶贫车间的‘诺邓实践’,支持企业购买相关的生产设备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供应链并开发衍生产品。同时,扶贫车间优先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将贫困地区的农户、供应链、产品加工制造创新性地连接在一起,探索能够长期造血的产业扶贫机制。”

据了解,除了资金投入,扶贫车间落成后,拼多多还将投入资源与师资,帮助诺邓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建立电商运营能力,让千年“诺邓火腿”驶入互联网的高速路。

“依托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建成标准化的扶贫车间,对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检测、统一认证,随着‘电商+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民’的电商产业扶贫新模式不断延伸,将会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

拼多多副总裁狄拉克表示,诺邓“扶贫车间”项目,致力于将利益留在农村,让特色产业在农村发展壮大,“在家门口建立‘扶贫车间’,既能‘帮眼前’、又能‘扶长远’,在推动当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起到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半篇文章’和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作用。”

▲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地扶贫车间,将贫困地区的农户、供应链、产品加工制造创新性地连接在一起,探索能够长期造血的产业扶贫机制。(摄影:穆功)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