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6级阶梯,是悬崖与平地的距离。对于四川省凉山州的彝族村民某色达体来说,这段阶梯是“过去”和“未来”、“苦日子”与“好日子”的距离。
2020年5月13日,数百年前为了躲避战乱侵扰,置家于悬崖峭壁间的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村民熄灭了燃烧千年的火塘,离开了终年难见日头的老屋,背起行囊走下“悬崖村”。
搬下山的某色达体逢人就笑,搬出来真好,闺女上学再也不用爬藤梯了,步行上学只要半小时。
某色达体的笑容,是我国易地搬迁助力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多套。960多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应搬尽搬,迎来了新天地里的新生活。
挪出穷窝窝,斩断穷根源
恶劣的生存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频发的地质灾害是很多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这样的“先天不足”,“挪穷窝”的易地搬迁就成为贫困群众“断穷根”的最有效的途径。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安置,搬迁对象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饮水、出行、用电、通讯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置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搬迁对象有稳定的收入渠道,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规划可以看出,易地搬迁不仅仅是为贫困群众换个地方盖房子,更要考虑到软硬件配套的方方面面,为贫困群众补齐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欠账。这样宏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
平地资源稀缺的贵州省铜仁市东西部协同发展,西部山区县的基层干部走村串寨,跟老百姓推心置腹讲清楚如何出山、土地怎么办、孩子咋上学、自己咋挣钱,给故土难迁的群众吃下“定心丸”。东部城区的干部迅速行动,拿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块规划建设安置点,“掏心掏肺”置办新家,欢迎西部迁来的贫困群众到自己的片区安家落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按照“收缩转移,集中集约”的原则,通过小村并大村的搬迁模式,户籍户数不足20户的小村庄并入靠乡、近水、沿路的中心村镇,饮水、交通、通信等问题化整为零,迎刃而解。
云南省麻栗坡县不仅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搬迁工作,更精心推进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提高土地增值效益,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未来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保障。
经测算,易地扶贫搬迁一个人的成本是6万元,国家的巨大投入让贫困群众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过去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迁徙定居历程。“这个钱花得值!”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面对中外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乐业方安居,搬出来还要稳得住
2017年1月,铜仁市德江县高山乡黄朝兴一家从大山里搬到了城里的大龙开发区。新家周边一片繁华,黄朝兴两口子却不知道自己赚钱的门路在哪儿,老树能不能在新土上扎下根来,一家人心里都没底儿。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易地搬迁工作时多次强调,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结合搬迁群众大多长期从事农业的实际,德江县和大龙开发区合作,在大龙建起一个“飞地”农业园区,让搬迁群众在新家也能发挥特长。如今的黄朝兴夫妇在产业园区工作,两个人月收入达到6000多元,孩子也顺利办理了当地学籍。“一晃几年,没想到我们真的在新家园扎下了根。”眼看着快要农历春节,黄朝兴往家里买了两盆一人多高的金橘树,“老树扎根,也扎得牢呢!”
对万人以上大型安置区开展专项帮扶,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创办网店、参与快递物流等方式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周边聚集……2020年年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曙光乍现,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就联合出台了涵盖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等25条具体扶持政策,把易地搬迁的重心挪到了“做好后半篇文章”。
河北省康保县怡安社区承担了全县80%的集中安置任务,社区周边引进了恒太包业、嘉康农业等20多家企业,“康保县智能就业服务系统”平台自动将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对接。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点“仫佬家园”为前来投资设厂的扶贫车间提供免租3年的优惠政策。贫困群众可以在扶贫车间获得平均2000元左右的月收入。不仅如此,为解决全县2800多户搬迁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当地创新推进“一千亩红心猕猴桃、一千亩百香果、一千亩野生毛葡萄”的“三千工程”,“每户搬迁贫困户有一份产业分红收入,都能参与务工增收,这样搬出来的日子才能稳得住。”罗城县委书记蓝启章说。
创新社区治理,共筑温馨家园
从“山头”到“城头”,易地搬迁不能一搬了之,让搬迁群众过上有收获感幸福感的生活,才是这场反贫困大迁徙的初心。早在2019年,民政部就会同另外9家部门,形成《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解决群众能住得好、能融入的问题,做了安排和部署。
要尊重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在青海省海西州,曾经居住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三江源头的草原牧民,告别了世代赖以生存的草原,搬进了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生态移民村。移民搬迁点里,藏族元素的色彩装饰随处可见,还按照村民们发展畜牧业的需要,配建了集中养殖场所,村民们手握草原承包经营权证,住进了现代化的藏族风情小院,把那颗曾经豪迈奔放的草原之心,安放在了喧哗热闹的新家园。
要保障搬迁群众就医和子女入学等重要公共服务。在广西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政府投资新建的里湖王尚小学就在附近,方便上千名搬迁户子女入学。通过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到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90%等政策,2400多户白裤瑶搬迁贫困户告别了长期以来的“就医难”“看病贵”。
贫困群众安置到哪里,哪里就有基层党组织。山西省芮城县在全县24个集中安置点设立24个党支部,党员随时在岗,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治安、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难题。村民评议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逐步健全完善,推动移风易俗,理出文明新风。
一场近千万人的迁移,不仅意味人口脱贫,也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让贫困群众一步迈入舒适、文明的现代化生活,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世界上超过千万人口的国家也只有80多个,中国完成的这项工程,相当于搬迁了一个中等人口规模的国家。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扶贫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这样总结。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