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份以来,受突发零散疫情、严寒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市部分蔬菜价格涨幅明显,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困扰。
春节临近,尤其在北京市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倡导市民留京过年的背景下,北京市“菜篮子”供应保障如何?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波动会呈现何种态势?今后,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北京“菜篮子”稳定的冲击?本报记者就这些热点问题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经济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穆月英进行了专访。
记者:1月份以来,北京市“菜篮子”产品价格呈现涨跌互现的现象,根据您的观察和统计,蔬菜品类中有哪些价格涨幅较大?
穆月英:1月份以来,受强寒流以及河北省等蔬菜主产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而采取的防控措施的影响,短期内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减少,导致北京市部分地区、部分品类的蔬菜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现象。根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信息中心的统计,1月上旬,北京市蔬菜平均批发价格环比上涨16.8%,同比上涨21.1%。
同时,北京市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大类蔬菜的价格变动趋势各不相同。与去年年末相比,今年1月上中旬,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蔬菜品类主要有部分叶类菜(菠菜、小白菜等)、部分根茎类(白萝卜、葱等)。而果类菜除黄瓜的价格有小幅度上升之外,其他果类菜的价格变动幅度较小。进入1月下旬,由于严寒有所缓解,相关政府部门及时采取了多种菜篮子产品保供措施,一些南方蔬菜在北京的上市量增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北京市蔬菜产品供应量不断增加,蔬菜价格的涨幅明显变缓。与此同时,部分蔬菜的批发市场价格出现下降趋势。
记者:请分析一下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穆月英:季节因素、随机突发因素、长期趋势变动等,直接影响蔬菜价格波动。
一是季节因素。根据蔬菜价格波动因素的分解结果,一年中蔬菜价格总体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季节变动态势。当前,正处于北方寒冷季节,严寒天气会导致部分蔬菜的生产供应减少,出现短期内价格上涨,但今年蔬菜平均价格的波动趋势仍契合往年规律。
二是随机突发因素。2021年1月,北京市蔬菜平均价格上涨幅度异于往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季节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点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出现和气温骤降等因素的冲击,而后者属于影响价格波动的随机突发因素。
三是长期趋势变动。多年来,蔬菜价格的长期趋势逐年上涨,这一现象主要与蔬菜的供需因素、成本因素、总体CPI等的变动有关。
此外,蔬菜生产和供应因素也是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一方面蔬菜生产经营者规模小,种植专业化程度低,容易带来种植决策上的盲目性,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生产局面,从而导致部分蔬菜供应量和价格的起伏波动。另一方面农户生产的蔬菜销售渠道不稳定,导致供给的不确定。中间商到地头收购蔬菜仍是农户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长远看,缺乏多元化、规范化的流通体系,不利于稳定蔬菜供应。
记者:请您判断春节期间,北京市蔬菜产品的平均价格走势。
穆月英:近段时间以来,总体上蔬菜产品平均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历年同一时期,但仍在冬季蔬菜产品高价格的范围内。
从供需层面判断蔬菜产品的平均价格走势。在一个年度内,北京市蔬菜平均价格呈现“V”字形变化,高价位点出现在年末年初,三四月份回落,七八月份跌到最低点,这一趋势特征主要是由冬夏蔬菜供求差异造成。夏季蔬菜供应量大增,导致平均价格走低;而冬季蔬菜供应量相对减少,平均价格上升。蔬菜价格的季节性变动一方面由蔬菜生产供应的季节性引致,另一方面由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的季节性造成,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增长带动价格上涨。
多年来,通过对北京市蔬菜批发市场的考察发现,每到春节,虽然蔬菜产品平均价格处于高价位时段范围内,但春节前后一周,批发市场的蔬菜平均价格会出现一个小幅度回落。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北京市常住人口“回家”过年,带来总消费需求的降低。
2021年春节,为减少新冠肺炎传播,北京市倡导市民留京过年。由于蔬菜消费总需求下降不明显,因此往年出现的春节前后一周左右的价格小幅度回落预计在今年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今年一二月份的蔬菜月度平均价格变动特征,符合历年北京冬季价格变动规律。
记者:请介绍一下北京自产蔬菜供给情况。
穆月英:从北京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看,近几年自产蔬菜产量在13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产量占70%以上。北京市积极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蔬菜产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对稳定首都蔬菜产品的保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应急保障供应方面,如在2008年奥运会、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都显示了自产蔬菜在首都蔬菜保供的地位。
记者:今后,如何防范化解重大突发风险对北京“菜篮子”供给保障的冲击?
穆月英:根据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的研究,防范化解重大突发风险对北京“菜篮子”稳定的冲击,需政府和生产者共同发力。
政府层面,多举措保障首都“菜篮子”供给。
一是建立大型蔬菜生产保供基地。这可能是保障蔬菜供应、稳定蔬菜价格的主要措施。针对北京市居民有较大消费需求的大宗蔬菜品种(比如番茄、黄瓜、萝卜、白菜等),应在生产基地大面积种植。北京市应在郊区县、周边省份乃至全国建立相应的蔬菜保供基地,实现“菜篮子”量足价稳的同时,促进蔬菜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建立蔬菜生产供应和价格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蔬菜的生产供给信息对生产者和各类市场主体都有着重要作用,健全的产品供求信息系统,也有利于市场机制在蔬菜价格形成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为此,政府层面有必要强化蔬菜生产供给和价格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岁末年初时期,应对蔬菜主产区和首都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的蔬菜种类、播种面积等生产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及时掌握蔬菜的生产和上市动态,全面把控蔬菜的市场供给,稳定和保障首都蔬菜供应。
三是加强蔬菜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蔬菜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决定了批发市场进行蔬菜“集散”的重要性。要强化批发市场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优化规范的市场管理体系等软件建设,并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法规,规范批发市场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通过蔬菜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强化蔬菜跨区域供给保障体系。
四是健全蔬菜生产的政策性保险体系。蔬菜生产的弱质性,既来自异常气候和病虫害等自然风险,又来自价格异常波动的市场风险。在完善现有农业保险和蔬菜生产的政策性保险的同时,要尽快普及并有效推行能够分散市场风险的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蔬菜政策性保险。
生产者层面,应注重蔬菜种植环节的分工与专业化。
一是提高蔬菜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以专业种植蔬菜为“职业”的农户,应注重采用蔬菜种植新技术,规范生产过程,提高蔬菜品质,增强种植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背景下,生产者要注重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分享规模经济红利,促进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利用蔬菜种植的社会化服务。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环节的分工与专业化能够促进提质增效。为此,蔬菜种植者要充分利用农资购买、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乃至蔬菜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在保障种植收益的同时,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