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前沿 详情
为“中国粮”装上更多“北大荒芯”——北大荒集团强势发力“解决好种子问题”纪实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裴逊琦
  • 作者:张克华 鲁宏杰 岳同明
  • 2021-02-19 20:47:01

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北大荒义不容辞;为国家“解决好种子问题”,北大荒更是当仁不让。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将发展种业作为“1213”工程体系和“双控一服务”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夯实种子产业发展根基,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全面推进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着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中国粮”装上更多“北大荒芯”。

“十三五”时期,北大荒集团审定农作物新品种达到20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7个,自主研发优质水稻品种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旗下垦丰种业的玉米、水稻、大豆种子销售额行业排名第一,在国内种业企业综合排名第二,在多次评奖中摘得“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智慧农业典范案例奖”等殊荣。

创新赢未来,培育壮大种业“龙头”

创新决胜未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做强做大种业企业是北大荒种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经过多年发展,垦丰种业已发展成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具有完整产业链、多作物经营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种业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信用骨干企业、中国种业明星企业、黑龙江省诚信企业及获批第十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垦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自主创新逐渐融入垦丰人的血液。他们建起以商业化育种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体系、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生产加工体系、以全方位终端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支持与服务型总部的“3+1”总体架构,形成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的高效运营模式。

近年来数据显示,垦丰种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净利润1.23亿元。

但在垦丰人看来,与行业巨头相比,企业仍存在育种关键技术落伍、种质资源匮乏、品种水平落后等三大“卡脖子”问题。为此,垦丰投资4亿元建设了1.3万平米的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自主创新技术攻关。其中种质资源库1000平米,库存容量可达40万份,目前一期工程共保存各类种质资源9万余份。

不仅如此,垦丰种业还首创了国内“Pipeline育种”模式,按育种流程设立种质资源研究、育种创新、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产品测试、农艺配套和南繁加代等专业团队,组成创新链,构建起由首席科学家负责、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流水线运行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目前,垦丰种业每年投入研发资金在8000万元以上,有效保障了研发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加速了新品种产出,形成了年参试品种400个、年审定品种近30个的育种研发能力。

突破靠攻关,科研机构注入“新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关键靠科技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种质资源。北大荒深刻意识到,只有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攻关,才能打赢种业翻身仗。

为此,北大荒充分发挥直属农业科研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用,聚焦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大力发展抗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旱熟、耐密、高产专用型玉米,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以及特色经济作物、有机绿色果蔬品种的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为种业核心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为了实现目标,农垦科学院谋划建成北大荒集团种质资源圃,通过现有品种筛选、优质资源引进和新品种选育三种途径,力争两年选育出适合北大荒种植的大豆、玉米、水稻新品种10-12个,引进和培育经济作物新品种15个以上。

“十三五”期间,农垦科学院共有58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大豆31个、玉米10个、水稻17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0项,包括大豆1项,玉米3项,水稻6项。

据农垦科学院作物开发研究所所长王平介绍,2020年新审定的“垦裕甜1号”是北大荒第一个可以生食的水果玉米;长粒水稻品种“垦稻51”创下高产王的美誉,产量高达11.5吨/公顷;“垦研017”水稻抗倒伏性经受住三次强台风恶劣天气的考验。“垦豆”“垦丰”系列大豆品种先后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全国农牧渔丰收奖,累计在全省推广7500多万亩,新增社会效益45亿多元……

同时,科学院从2011年开始还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共同合作寒地杂交粳稻技术攻关。经过十年努力,初步构建了寒地杂交粳稻育种技术体系,相继选育出5个两系寒地杂交粳稻苗头不育系、2个高产组合和1个优质组合,为“寒地杂交稻、腾飞北大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育加南繁,突破地域限制加快发展

地处祖国东北角的北大荒,每年作物耕种只有一季。为加快种业发展,北大荒集团采取南繁北育的科研育种方式,每年在秋季收获后,把育种材料拿到南方热带进行繁殖和选育,收获后再带回北方,全年无休。这样可缩短3-4年育种周期,大大加速育种过程。

谈及南繁育种,垦丰种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年前,南繁育种成为垦丰商业化育种体系的重要一环。

为提高南繁工作专业性,垦丰设立了专门南繁公司,提供南繁工作全程专业化生产、生活管理服务,制定《南繁管理办法》,以规范南繁科研育种工作的运行和管理。不仅如此,垦丰种业还做好了为第三方提供南繁服务的准备。

春节前后正是南繁育种的关键时期,2021年初,垦丰种业水稻育种岗位专家师国义度过了他在三亚海螺村南繁基地的第八个春节。“以往的杂交工作都是在黑龙江,但受限花期时间短、杂交时间集中等因素导致配制组合数非常少,成功率也低,同时限制了不同熟期品种之间的杂交配制工作。”师国义说,现在垦丰通过将杂交工作南移大大提升了杂交组合配制多样性,也提升了组合配制的成功率,有效地提升了育种效率。

目前,公司水稻科研团队年总计配制杂交组合数逾5000余份,实现了黑龙江各积温区域全覆盖。正是通过南繁北育相结合,垦丰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快速涌现。

近5年来,垦丰种业共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34个,推广的垦沃系列、龙垦系列玉米新品种,为全省北部地区实现合理轮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龙垦306”“龙垦310”等龙垦系列大豆新品种,有效加快了黑龙江第四积温带等主栽区大豆品种更新换代;“龙垦2021”等优质香稻新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第二积温带早熟、长粒、优质品种的空白。

农垦科学院南繁基地建设近年来也取得突出成绩。学院结合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近两年完成杂交组合5600多份、24个品系加代;水稻南繁配制杂交组合3970余份,F1代、F2代以及高世代群体材料选育加代共10010余份;大豆种植杂交组合F1代73个组合154行,种植杂交组合F3代87个组合2557行。

推广和服务,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

育繁推一体化是推动种子产业化的巨大动力,在狠抓品种选育核心攻关的同时,北大荒同步推进良种生产繁育和推广。

垦丰种业目前具有国内领先的种子生产加工基础设施条件,在新疆、甘肃和黑龙江均有稳定优质的种子生产基地;玉米种子机械去雄技术趋于完善,具备了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的基本条件;玉米种子从果穗入仓到成品种子入库,初步实现全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梧桐河建成的种子加工中心,具有3万吨水稻种子加工能力,区域水稻种子集中加工完成初步布局。

有了自己的新品种、新品牌和优质的扩繁生产基地,下一个环节就是健全种子推广服务体系,打造品种展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北大荒集团将以垦丰种业为主体进行整体规划、整体布局,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辅以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和标准化的管理手段,打造30个新品种展示中心,通过示范展示,把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品种推广出去,让更多农民受益。

在全球农业竞争中,掌握了种业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掌握话语权。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列入国家2021年八项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提出,作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主力军、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国家需要、省委省政府要求就是北大荒的职责所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着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以选育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为核心,以新品种产业化为目标,集团良种统供率要达到90%以上,从而打赢种业翻身仗,实现种业强国梦想。未来,北大荒集团将扛起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责任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在种业创新体系、繁育体系、服务体系上精准发力,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新格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让更多农民用上“中国种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