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产粮大县如何寻路振兴
——来自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山东齐河县的调查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菁
  • 作者:吕兵兵
  • 2021-04-09 10:32:01

全县耕地面积126万亩,粮田面积在1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常年保持在22亿斤以上;连续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这是山东省齐河县近年来交出的“粮安答卷”。

  然而,面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下滑的实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下,产粮大县如何寻路?齐河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一方面,抢抓国家建设全国粮食安全产业带和健全粮食大县支持政策体系的机遇,打造稳产高产、产业集聚、成龙配套、优质高效的国家级粮食安全产业县;另一方面,抓住创建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的机遇,全面发力乡村振兴。

  “抓牢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产业发展根基;坚持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和多元化利用‘三轮驱动’,持续提升全链条生产水平;用好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这一抓手,引导农民多元增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我们有信心用3年时间,把齐河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县,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取得显著成绩。”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这样概括。

  紧紧抓牢“两个要害”,夯实产业振兴根基

  3月中旬,正是齐鲁大地小麦返青时节。穿行在齐河“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内,大型追肥机、植保机、无人机已然成为春管“主角”,平整的机耕路、标准化的水渠点缀其间,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个生产网格……“这是能看见的,看不见的是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和每5万亩一套集气象、墒情、虫情信息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同行的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法明说。

  据介绍,自2015年开始,齐河采取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和县乡财政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全县粮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0%,有效灌溉率达95%以上,建成了农业农村部3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区、8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和10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辐射区。今年以来,齐河又抓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试点机遇,提出了“到2023年达到110万亩以上”的建设目标。

  “抓牢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保障种粮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王法明说。在种子方面,齐河自2012年起就由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开展全县百万亩小麦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县里成立了绿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小麦良种繁育面积达到5万亩,满足全县小麦统一供种需求。今年起齐河将推进现代粮食种业提升工程,到2023年建成国内领先的协同创新育种中心。

  持续强化“三轮驱动”,实现绿色优质高效

  这几年,胡官屯镇坟台村种粮大户孔繁荣的种粮面积持续增加,但管理却比以前轻松多了,这是为啥?“一些关键环节咱购买专业化服务,省工省力效果好。”孔繁荣说。

  以植保环节为例,以前,孔繁荣的300亩地一年要打7遍药,每次要30个人工,各项成本加起来折合每亩每次20元。现在,以15元/亩的价格购买专业化服务,臂展达8米的大型植保机或无人机来作业,一天就能完成。

  目前,齐河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率已达88%,486家专业化服务组织年服务能力超800万亩次。如此坚实的粮食产业经营体系,既让农民种粮无忧,还让小麦“七配套”、玉米“七融合”等成套的绿色技术轻松落地,在确保粮食连年丰产丰收的同时,农药和化肥使用率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12.5%和13%。

  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决了粮食从种到收的“绿色优质”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挖掘种粮增收潜力,齐河瞄准多元化利用环节,培育烘干仓储主体,与种子企业开展育种合作,与中粮集团、绿丰种业等龙头企业对接,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订单粮、特色粮。

  靠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和多元化利用“三轮驱动”,齐河粮农增收的底气越来越足。2020年,孔繁荣的小麦平均亩产达1280斤,因是繁育良种,收购价为1.28元/斤;玉米平均亩产超1400斤,平均售价1.3元/斤。“扣下每亩1000多元的生产成本和800元的流转费,每亩的种粮收入突破1500元,俺种粮一辈子,这是头一回。”孔繁荣说。

  推进“村社一体”发展,引导农民多元增收

  一大早,刘桥镇西杨村村民李振与妻子照例来到村口的候车点,等待村里去省城的车辆。“咱这儿到济南就半个多小时,俺村里有90多人去济南务工,年纪轻的干装修,年纪大的干绿化。俺两口子专干墙面活儿,一天能挣个六七百块呢。”李振说。

  西杨村村民能够放心外出务工,底气源于家里的土地“不仅有人种,而且种得好”。原来,针对村民外出务工、种粮兼业化的实际,村党支部于2013年领办了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为村民粮田提供全托管服务。

  这一做法实现了一举三得:一是村民放心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二是合作社既为本村服务,还为周边提供服务,村集体有了收入来源;三是通过统一服务,种植面积增加,技术落实到位,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下一步,村里还准备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一方面开展培训提升能力,另一方面承接工程提高收益。”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说。

  如今,齐河结合正在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或“服务型合作社+村‘两委’+农户”的形式,已经有超过1/3的村庄在实现专业化服务全覆盖的同时,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农民有组织的外出务工。

  “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2020年,齐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459元,稳居山东省前列。”齐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涛说。

  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产粮大县寻路乡村振兴,除了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外,更需健全财政投入乡村的保障机制,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在晏北街道谭策屯村农民王福君看来,这几年的日子“舒心多了”,根源来自“两个干净”:一是土地托管了,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外出务工收入稳定,家里装修了房子,干干净净的住着舒心;二是村里搞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出去走走心情舒畅。

  “2018年,县和街道两级支持了100多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投劳折合40万元,俺村清理了‘三大堆’,硬化了街巷,栽植了花草树木,建起了文体广场,大伙儿就像生活在公园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恩说。

  县委副书记李彬彬介绍,自2018年起,齐河坚持“财政资金优先投向农村”原则,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重点,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累计投入10.4亿元,全县678个村庄基本实现“两通三化四清”,广大农村呈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全新面貌。同时,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和厕所管护市场化运行等机制,健全以“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为标准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今年起全力推进全域美丽齐河建设,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镇、美丽宜居示范区、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廊道、美丽田园、美丽河溪湾,实现由‘局部干净卫生’向‘全域干净整洁’,由‘美丽乡村试点’向‘连片宜居宜业宜游休闲区’转变。”孙修炜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