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把根扎在农村
——江苏省农科院推进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见闻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李文博
  • 2021-05-19 19:32:01

最近一段时间,徐海常常在常熟市碧溪街道横塘村、李袁村、龙桥村和周家桥村一带“活动”,作为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常熟工作站的站长,他正在给菜农“建档立卡”,详细了解菜农的种植情况。

年逾古稀的季保兴,种了30亩的蔬菜,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种起越来也更加地费劲。徐海前来“立卡”时给他支了妙招。原来他的番茄还在使用人工点花授粉,比较费人工,向他推荐采用雄蜂授粉技术,4月份带他进行了实地观摩了,季保兴的热情一下又高涨了。

首先根要扎在基层,才能了解基层,服务基层。“赵亚夫先生,一生扎根农村,献身农业,与农民一道艰苦探索,开辟一条通过科技兴农、以农富农,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最美奋斗者等多项称号,是江苏科技为农服务的一面旗帜。”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表示。

怀着对赵老的敬意,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以融入乡村、贴近农民为目标,重心下沉、注重实效,将服务站点建在农村第一线,开始了科技与农业发展的融合试验。

徐海作为亚夫科技服务常熟工作站的站长,他的这个岗位,是通过层层选拔,经过个人申报、组织考察多翻“轰炸”后,竞争上岗的。既是蔬菜所的专家,又与常熟市蔬菜产业、种植户们有着密切的互动,还曾在这里做过挂职干部,对当地的产业需求、当地的农民需要、当地的政府和企业的关切有着更深的认知。

不一定是学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合适的。科技特派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把农科院的资源搞活。“作为农科院基层触角延伸的最前端,亚夫科技特派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代表的是江苏省农科院系统的4000多科研人员的所有专业和各个特长的支持,其依靠的是全省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的加持。”孙洪武认为。

会不会水土不服,省里的专家能不能长期驻在一个村,地方的农技推广人员会不会有想法?省农科院作出解答,亚夫工作站设立的初衷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一种融合、助力,站内成员与基层农技推广站一体办公,一块工作。亚夫科技特派员,不仅要成为基层农技人员工作上的好帮手,还要成为自身专业的实践者、最新科技的传播者,产业问题的发现者,农民需求的收集者。

学一天亚夫不难,每天都像亚夫那样做,不是很容易。为了推动农科院的科研人员驻在一线,提出了一条规定,亚夫特派员在农科院没有办公室,只有落脚点,工作地点就在亚夫工作站,在基层工作时间的要求,至少180天在基层,让科研人员将根扎在农村。

衡量一个站点成效如何,就在实名制农户看得见的增收致富上,不管是直接带动还是间接连接,哪怕是一户一人一元钱,这就是亚夫精神的2.0版本核心,不仅要依靠科技帮助农户农民生产出来,还要保证让农户、农民销售出去,确保农民农户有得赚,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分站的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将在全省主要涉农县区打造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30个,打造一支100人左右扎根基层服务产业的科技特派员的队伍。“我们要求重点在质不在量,一个站点重点对接一个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孙洪武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文博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