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本报从今日起,在4版整版推出“红色印记乡村行”系列专题报道,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着眼于乡村层面,选取小物件、歌曲、人物等有代表性的“红色印记”,撰写刊发全媒体报道,重温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展现中国乡村今昔之变,讴歌“国泰民安、盛世所愿”的三农发展成就。
红色的村庄 红火的日子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乡村。1924年,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金家堤支部。从此,三湘大地点燃了农村党建的星星之火。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全貌。 皮尉人 摄
九十七年过去,金家堤村因这一特色红色基因声名远扬。白墙青瓦的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内,每天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借着这一红色招牌,金家堤村以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为契机,在传承红色精神、挖掘红色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培育壮大绿色农业产业。如今的金家堤村,红色打底、绿色发展,红绿交相辉映,共同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精神传承——
别人村办不成的事,我们村要办成!
今年,赫山区在农村开展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工作,原本选定的点并不是金家堤村。可是公墓建设在另一个村动工后,最终因为群众工作没做通而放弃。金家堤村因此“领”回了这个公墓建设试点。
“我们红色村就该有红色村的样子,别人村办不成的事,我们村要办成!发扬牺牲精神,是革命先烈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风水!”最终,共产党员吴冬阳带头签字,把建公墓和迁坟的事儿给摆平了。“想想当年村里第一批中共党员欧阳笛渔、欧阳泽两位族叔侄,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生命,我们现在为了村里打造红色美丽乡村,迁几座坟、让几分地,又算得了什么?”吴冬阳说。
吴冬阳的一席话,让此前不愿建公墓、迁坟的村民打消了顾虑。
村党总支副书记刘亮清告诉记者,公墓建成后,村里至少能省出50亩耕地。而且,更多的地集中连片了,农机更使得上劲,种地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金家堤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村里的事,唱反调的越来越少,大家一心想跟村‘两委’齐步走。”金家堤村党总支书记孟辉告诉记者,村里正在拓宽金竹公路,尽管沿途占了20多户农户的7亩地,但个个都全力支持。
“这条路加宽后,游客参观完陈列馆,沿着公路,可以直奔村里的卜豆壳生态农场、农家乐采摘、体验,也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孟辉说。
村“两委”一心为群众谋发展,群众对村里的公益事务也报之以最大热情。随着金家堤村的红色旅游热起来,最近村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成立了宣传员、保洁员和巡逻员三支志愿服务队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要趁着现在身体好,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84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曾宪兵告诉记者。
产业兴旺——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初夏的洞庭湖畔,秧苗吐绿,已是一派生机。
位于洞庭南岸的益阳多丘陵、平原,自古就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而在近代历史上,北洋军阀的残酷统治,封建地主的剥削压迫,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再加上旧民族主义革命斗争的多次失败,益阳人民也曾吃不饱饭。
“现在种粮有补贴,还有农技员下田指导,政策这么好,身在‘鱼米之乡’,就要多种好粮。”48岁的种粮大户邹前程对记者说。
20年前,邹前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带头致富。那时,村里种粮效益不高,村里人陆续外出务工,邹前程就开始拾起大家不愿种的地,全部都种植了优质双季稻。邹前程还买了1台旋耕机、1台收割机,从当时的几亩到现在300多亩,仅种粮一年就能挣30万元左右。
农机解放了双手,轻松种田后的邹前程仍然闲不住,又承包了村里50余亩水塘,专门孵化鱼苗,还建了个养殖场,多的时候一年出栏300多头猪。
金家堤村土地流转面积(亩)
每天起早贪黑,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作的邹前程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他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手把手传授技术,带着脱贫户赵建乐自己创业。
“明年我要买无人机开展绿色防控,争取把粮食种得更好!”邹前程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在金家堤村,像邹前程这样的高素质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干劲十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日子越过越红火。
【印记】
中共金家堤支部:点燃三湘农村党建星火
“严守机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1924年6月15日深夜,在欧阳泽家简陋的房间里,伴随着新党员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了,党员8人,直属中共湘区执委领导,欧阳笛渔任支部书记。至此,益阳市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也是湖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革命火种如同屋内煤油灯一般,星光点点却蕴含强大能量,蓄积燎原之势。
毛泽东同志听取欧阳笛渔、欧阳泽关于中共金家堤支部工作建设汇报场景蜡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娟 摄
中共金家堤支部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源于丰厚的现实土壤。金家堤地理区位安全,有利于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当地群众基础较好,加之欧阳笛渔、欧阳泽等早期共产党员回乡播撒革命种子,因而孕育出了三湘乡村的红色基因。
出生在金家堤村的欧阳笛渔原本是个教书先生,1919年考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想影响,后投身工人运动,并作为上海机器工会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上海不久,欧阳笛渔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上海的53名党员之一。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之后,根据大会提出的“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这一中心任务,欧阳笛渔从上海回到家乡益阳兰溪金家堤,装着沉甸甸的信仰和理想,从事党建工作和农民运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欧阳笛渔首先捡起自己的老本行,腾出自家房子搞农民读书社,走家串户招收了30多名学生。他一面组织教师、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宣讲革命形势,培养积极分子;一面又以读书社名义,组织他们进行社会调查,秘密进行党团员的发展工作。1924年春,欧阳笛渔的侄子、中共党员、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同学——欧阳泽因病从法国回乡休养。他的归来,为欧阳笛渔增添了助力,叔侄携手开展革命工作。不久,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夏曦来到金家堤,与欧阳叔侄俩商讨党团组织的组建事宜,秘密发展了刘昆林、余谷松、夏四喜、欧阳时运、邓星畬、曾慕颜等为中共党员。
1924年3月,组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益阳市兰溪金家堤特别支部。6月15日,夏曦代表湘区执委宣布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直属中共湘区执委领导。
党组织成立后,主要开展两方面活动,一是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运动。1925年成立了金家堤农民协会,是益阳市最早的乡农民协会。农会领导农民搞斗争、搞生产自救。二是发展党组织,壮大共产党的力量。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后,到1927年3月,益阳全市共建立38个党支部和3个党小组,党员368人。在秘密工作时期,这样的成绩十分难得。共产党组织成为领导农会与土豪劣绅、封建地主斗争的中坚力量,给灾难深重的益阳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益阳的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1925年,毛泽东徒步从湖南韶山出发,经湖南宁乡、安化后到益阳考察农民运动和党组织的建立情况。除此之外,他此行还为了看望同学和挚友欧阳泽。第二天,在欧阳泽家里,欧阳笛渔将益阳建党的过程和情况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并把湖南南县、华容的工作进展也作了介绍。毛泽东听后,连连称赞,并指示要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掀起革命高潮。
中共金家堤支部的建立,是早期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益阳农村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尝试,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发祥地。众多革命仁人志士为农民运动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他们是三湘党建的建设者,是革命历史的书写者,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模范。(常佳玉 整理)
【感言】
传承红色血脉 助力乡村振兴
杨娟
在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陈列馆内,一间几平方米的屋子,还原了中共湖南第一个农村支部成立的场景。1924年6月15日的深夜,欧阳泽的卧室灯火通明,几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在入党宣誓之后,做好了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的准备。
退休老党员在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内学习党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娟 摄
此后,中共金家堤支部的三位核心成员欧阳笛渔、欧阳泽、夏曦,或带着重病坚持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或为了壮大组织、发展农民运动四处奔走,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仅34岁。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是信仰,是责任,是舍小我而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
传承红色血脉,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金家堤村不断擦亮金字招牌,村“两委”在实践中锤炼红色精神,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带头作为,制定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同时,每月组织全体党员带头对村级道路两侧进行一次清障除杂。制定“村规民约”,并建立严格的卫生考评奖惩制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使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传承红色血脉,做强致富产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产业。由谁来带头,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尤为重要。面对产业发展难题,要选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要培养能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同时,要发掘敢于创新、不拘一格的“拓荒牛”。在“三牛”精神指引下,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又瞄准市场实干巧干,对接红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让“鱼米之乡”的每一寸土地,释放最大的效益。
传承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别的村办不成的事,为何能在金家堤村落地?村干部的说法是,因为大家没有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宁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牺牲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发展。红色血脉,早已深入金家堤人的骨髓,带着这份信仰,定能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和全国人民一道,奋力夺取乡村振兴的胜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娟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