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内蒙古兴安盟:绿色生态造就幸福生活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沅津
  • 作者:李昊 韩学文 李健萍
  • 2021-05-31 14:19:02

来到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端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站在哈吐布其嘎查举目四望,一株株沙棘像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看似细嫩的枝丫里奔涌着坚强的力量,蓄积力量,继续向下扎根,牢牢锁住脚下的黄沙。

“过去有人调侃,咱们这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如今通过种植沙棘治沙,生态好了、风沙少了,走路再也不会一嘴土、一脸沙了。”嘎查党支部书记金扎拉嘎望着如今止步不前的沙丘笑道。

曾经的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是沙化集中连片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旗沙化面积的37.5%。除了贫穷就是满天飞沙,地上不长草、牛羊房上跑,成了人人想远离的“孤岛”。  

“以前一到播种,天天刮大风,还起沙尘暴,种下的庄稼长不活。”家住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的白吉林白乙拉说,这里连年风沙、经年无收,加上自己家有两个孩子上学,老母亲患病,全家入不敷出,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一个个流动沙地已经被防护林固定住,还长出了成片的沙棘林。白吉林白乙拉成为一名护林员,看护中央宣传部捐资种植的1500亩沙棘林。“沙棘树长成后既可以卖果,又能吸引游客观赏,能带来不少收入。”白吉林白乙拉算了一笔账,护林员工资加上沙棘林集体经济分红和养牛产业收入,他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近年来,兴安盟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在贫困地区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新路。如今,科右中旗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植绿治沙,全旗611万亩沙化土地中,有效恢复540万亩,恢复比例达到88.4%;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15.43%提高到2019年末的18.5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7年的35.17%提高到2020年的63.96%;2016年以来,有沙天气较历年同期平均减少21天。全旗138个重点贫困嘎查全部退出,8344户21830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3%……

每逢假日,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里总是游人如织。这里清泉叠瀑、草树青翠、花浪起伏,山水相依美如画。可就在几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废弃的采石坑,破败不堪。

村民王哲文过去农闲时常到这里采挖石料,一年对付点零花钱。回忆起过去的环境,王哲文直皱眉头。“采石坑周边没有几根草,刮风天都是沙子,一下雨山上连石头带土往下冲,洪水没过大腿深。”

2017年,乌兰浩特市全面启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后,制定了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规划,将采石坑打造成占地近400公顷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实现华丽蜕变。昔日“采石人”转变成了“护山人”,过上了与“绿水青山”相伴的惬意日子。“如今家乡的环境好了,我成为景区的绿化工人,一年能赚3万元,不用采石了,每天瞅着这美景,干活都不觉得累。”王哲文高兴地说。

年过半百的兴安盟阿尔山市居民赵桂英也依托绿色生态,实现了职业的转换。赵桂英曾是当地一名女伐木工,一年四季生活在森林里手拿弯把锯,砍木头、运木材。在2012年阿尔山林区实施全面禁伐后,她主动放下手中斧,开起林家乐,吃上生态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继续生活在她热爱的林区。

“现在阿尔山的山越来越绿了,景色也越来越美了,每年我都会接待五湖四海的游客,生活特别充实。”赵桂英一边忙着择菜为游客准备午饭,一边高兴地说。现在的赵桂英一年忙下来,10多万元轻松入账,日子过得比蜜甜。吃住玩等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全季旅游,不仅解决了1.4万居民的就业,更带旺了这座边陲小城的人气。

近年来,阿尔山市完成天保工程1036万亩、公益林管护22万亩、封山育林105万亩、植树造林3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2万亩、地质环境治理44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1.2%,绿色植被率达到95%以上,绿色成为大兴安岭深处这座小城最深的底色。阿尔山市也依托大兴安岭的绿色生态,发展特色旅游增收、拓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与林为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
  中国天然氧吧、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荣誉接踵而至。2018年和2019年,兴安盟的阿尔山市、乌兰浩特市先后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0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兴安盟创建成为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科右中旗被命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在红色兴安盟的绿色沃土上,万顷城市森林、千亩城中草原令人惊艳,森林村庄、森林小镇欣欣向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山、水、林、田、湖、草所构成的美好的生态环境在这里重现。

韩学文 李健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