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风雨中更显众志成城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陈艺娇
  • 作者: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
  • 2021-07-26 17:05:01

7月24日,在地处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中渔池村刘庄的大沙河堤坝上,来自湖北京山的救援队与当地群众一起把受洪水围困的辉县市峪河镇穆家营村村民成功营救了出来。

贾鲁河告急,卫河告急!郑州告急,新乡告急!

微信图片_20210726170122.jpg

7月17日以来,一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的降雨袭击中原大地,引发了罕见的汛情灾情,郑州、新乡等地一片汪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难面前风雨同舟,关键时刻众志成城。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全国各地紧急驰援,全省上下全力应对,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受灾群众相携互助,社会各界爱心汇聚,共同谱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救灾之歌。

让党旗飘扬在防汛救灾一线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

“把党支部建在最危险的地方,把党旗插在抗洪救灾一线!”7月19日晚,在焦作修武县西村乡洞湾村,由40余名西村乡党员干部等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队员身穿救生衣、头戴探照灯,正坚守在山门河洞湾桥段抗洪一线。“不要再往前走了,这里危险!”倾盆大雨之下,党员王鹏站在桥头及时阻止车辆驶向前方危险路段。

“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显示党员先进;越是危难关头,越是需要党员担当。”为确保群众安全,从7月20日上午到21日凌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党委成立党员防汛突击队,紧急转移辖区内受灾被困群众619人;而在巩义市新中镇温堂村,村党支部党员逐户排除、逐人劝导撤离,打通转移路线,解决“孤岛难题”。

“大灾面前,党员冲锋在前,必须将强大的基层组织力转化成防汛救灾一线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用实际行动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红色堤坝’。”如今正在组织灾后重建的温堂村党总支书记雷银锋说。

关键时刻,党群连心,干群联手。7月23日,在新乡卫辉市城郊乡府君庙村北侧的卫河大堤上,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海群正忙着指挥村里由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突击队护坝。“上游来水大,我们要一刻不停加紧打坝,防止出现溃口,这里要保障好下游的安全。”面对水流湍急的卫河,刘海群和村民丝毫不敢松懈。

来自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信息显示,受7月22日辉县市降雨和之后上游溢流洪水影响,23日凌晨,共产主义渠出现漫堤溢流现象,新乡市凤泉区、牧野区出现河水倒灌,导致部分路段积水严重。24日,新乡天气虽然已经放晴,但由于共产主义渠河水溢流倒灌市区,市区北部部分区域水位不降反升。

7月24日,新乡市牧野区张辛庄村已被倒灌河水淹没,地表积水1米多深,最后一批村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加紧转移。“真要感谢党和政府,村‘两委’及时组织转移,昨天老人和小孩都已经转移到市区安全位置了,由于水位还在上涨,今天要全部转移出去。”村民张启霞乐观地说,“家冲毁了可以重建,只要人没事就好,我们相信党和政府。”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河南省防汛救灾一线,基层广大党员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堤”、开展“党员联系户”,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昂扬斗志向人民群众传递信念和力量。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河南省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下,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奋勇争先,同时间赛跑,与洪水比高,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全力构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汇聚起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的强大力量。

群众自发参与到救灾战场中

7月24日,在地处新乡获嘉县位庄乡中渔池村刘庄的大沙河堤坝上,来自湖北、安徽、四川、山东、上海等地的救援队与当地群众一起正在加紧营救被洪水围困的新乡辉县市峪河镇穆家营村、东淹沟村、西淹沟村等村的村民。

被洪水困了3天的孟令色是东淹沟村村民。7月23日,被救援队救出来之后,他当即投入到了营救其他村民的工作中。“为防止漫堤,当时全村老少爷们都去围堵大沙河堤坝了,后来雨下太大了,水也漫到村里了。村里想了很多办法,村民都转移不出去,被淹后断水、断电、断网,那种日子实在难熬!”孟令色说。

从当天开始,孟令色就把刚买不到10天、原本停放在县城的新车开到了堤坝上,开始往外围安置点运送被营救上来的村民。“现在主要是救人,其他都不想了。”孟令色已经不记得往外运了多少趟。

“特别感谢村里、感谢祖国救了我们,村子里还有人。”处于恐慌之中的穆学辉被四川省巴中公益救援队营救出来后哭着说。穆学辉是穆家营村村民,一家6口人中已经被救出了5人,“三天三夜下个不停,全村人都在抗洪挡水,结果还是被淹了。”

从7月23日开始,位庄乡渔池小学校长陈德芝就组织学校里的8名老师给救援人员以及被营救出来的村民送饭。“现在学校被当成临时安置点,灾情发生后,学校周边的村民都把自家的粉条、蔬菜、大米、面粉等送了过来,保证受灾的村民和救援人员有吃有喝有地儿住。”陈德芝一边说着,一边给穆学辉准备午餐。

情况紧急之下,在大沙河堤坝上,每个人都处于忙碌之中。一名刚被救援队救出来的婴儿由于受到了惊吓“哇哇”地哭了起来,而救援队员却为又一次成功营救出几名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河南加油!获嘉加油!辉县加油!”救援队和当地群众一起喊着又投入到了救援之中。

正在现场指挥救援的获嘉县城管局党组书记王作升告诉记者,从昨天中午开始,被洪水围困的峪河镇村民正从多个营救点被逐步转移出来,现在这个点有200多人参加营救,主要营救穆家营村的村民,目前在村里的近3000人已经营救出了超过2200人,获嘉营救辉县是不计代价、不分彼此,虽然是两县、却是一家人。

防汛抢险,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河南灾区,还涌现出一批退休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非公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自发成立起的志愿服务队,为抗洪突击队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用责任和担当助力打赢河南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据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截至7月24日,新乡市协调救灾救援力量10余万人次,抢险救援车辆7000余辆;全市受灾人口1438425人,其中紧急避险人口30363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6043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0376.33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9924.41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675.11万元。目前,全市救灾救援工作仍在全力进行中。

八方支援让爱心汇聚成暖流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7月20日,郑州“90后”的小颜收到暴雨预警后,选择了“逆行”,他自发组织起越野车队上路帮忙拖车、送人、送物资,其中接送的有两位是孕妇,一位被困在了车上十余个小时。

7月20日当天,应急管理部也紧急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连夜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队伍,共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以及其他装备驰援河南。22日,第二轮增援调派1200名指战员携带远程供水和排涝车辆等专业设备。23日,第三轮从湖北、陕西抽组两支应急排涝专业队伍共计300人,携103台套大流量排水装备,连夜赶赴新乡执行排涝抢险任务。

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当灾情发生后,解放军、武警部队积极驰援灾区。7月22日,在卫辉市北辛庄断桥旁,陆军第83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官兵组织3艘冲锋舟编队下水,连续奋战10个小时,救出群众近千人。

还有各路队伍夤夜抵达,旋即投入战斗。刘江明是四川省巴中公益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当看到河南的灾情后,23日连夜随救援队一起来到辉县市峪河镇,到了后没休息便投入到了救援之中。“我们这次来了16人,带了3艘艇4辆车,因为水道复杂且不熟悉,刚刚往外运了5趟,现在3艘艇都在村里营救。”刘江明说。

守望相助,力量无穷。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南阳乐耕农业产业园自7月21日向河南省红十字会捐款50万元之后,23日再次捐款70万元,用于采购救灾物资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感恩河南,希望能早日战胜灾情。”产业园负责人陈洪飞说。

大灾凝聚大爱,危难更显担当。在防汛抗洪的紧要关头,农民工司令、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先后带领和组织十多名员工,分3次深入到辉县市占城镇南小营村等新乡市灾区一线,为当地受灾群众送去了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物资。“让灾区的人民群众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张全收说。

自灾情发生后,新乡县合河乡广大党员干部日夜值守,组成党员突击队24小时冒雨巡堤,同时做好转移疏散、全力救治、妥善安置等工作。“虽然眼下灾情严重,但有党带着打硬仗,有八方支援,这场灾难一定能够挺过去。”合河乡防汛突击队队长朱胜昔坚定地说,“我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切听从党和政府的安排!”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安阳汤阴县魏城村,河北消防增援队成功营救被困群众600余人;在新乡辉县市峪河镇,湖北武汉雄鹰救援队连夜转移300多人,年龄最大的老人97岁;湖南长沙一名靠社会救济长大的男孩郑能量,号召朋友募集了70万元的物资,送到灾区;在河南省慈善总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电话响个不停,工作人员的手机接到发烫。

闻“汛”而动,众志成城。如今,救援人员来了,电力抢修、通信保障、保供物资来了,企业捐助、各界善款、民间救援来了。爱心奔腾汇聚成暖流,充盈在河南人民心中。我们相信,风雨过后的中原大地定是朗朗晴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