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技厅等19个省直部门(单位)和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共同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科技博览会,将于9月8—11日在绵阳举行。这是记者8月18日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会议现场(主席台)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视频连线),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彦夫,省科技厅厅长刘东,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元方出席发布会,介绍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第九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的筹备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陈宏生视频连线记者提问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科博会国际方面仅邀请了主宾国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代表出席有关活动;围绕核技术应用、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采用3D技术举办线上云展览展示,目前已邀请到500余家企业和单位的最新科技展品亮相云展馆;开幕式采取"现场+视频+直播"的方式举办,采取"现场+视频"方式举办主论坛和两个分论坛。
会议现场
四个“更加”足显本届科博会主要特点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彦夫介绍了本届科博会的主要特点:
一是云展览更加高端。从展览形式上看,充分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设置"2021科博会云展馆",由"云展览序厅"和"创新引领馆""合作共享馆""区域协同馆""科技赋能馆"4个线上展馆组成,通过3D、VR等方式,为大家呈现科技含量高、视觉冲击强的云上展览体验。
从参展展品看,科技部将组织国家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中科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华为、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将携最新科技成果参展,航天电磁助推发射系统、"奋斗号"深海潜水器等一大批科技创新产品将集体亮相展示。
二是论坛活动更加聚焦。主论坛将围绕"凝聚科技力量·引领产业发展"主题,邀请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院士、专家、企业家,解读国内外最新科技创新政策和理论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分享区域协同创新经验。
分论坛2个,分别是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将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和我省及绵阳市产业发展特点,邀请政产学研等领域精英人士开展高层次交流对话。
三是交流合作更富实效。国内方面,将线上举办中国(绵阳)科技城投资推介大会,为各方搭建交流推介、合作洽谈、项目签约的平台。国际方面,匈牙利将组织该国电子信息、智慧城市等9个方面的前沿科技成果、尖端科技产品线上参展,还将举办匈牙利—绵阳医疗创新设备推介会与合作视频论坛。
科技城带动绵阳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
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元方说:“2020年,绵阳科技城范围实现GDP2075.94亿元,推动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率先突破3000亿元大关,在全国城市GDP排名由2015年第120位上升至第91位、在西部同类城市中GDP排名由第11位上升至第5位。”
2020年,绵阳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总数达446家,认定申报数、净增数与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7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总数3家、居全省第1位。近期公示的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绵阳16户企业上榜,数量居西部地区第5位、全省第2位。高校科研能力提升,建成四川首个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组建5支研究团队,累计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建成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9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保持20%以上增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4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52%、居全国城市前列,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4%、居全省第2位。“十三五”期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励11项、居全国城市前列。
今年上半年,绵阳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6.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6.3%;规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4.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0%。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电科九所磁性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激光产业园等项目签约并开工建设。科学城医院核医学中心回旋加速器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中广核合作共建核医疗健康产业园。西部唯一的国家电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运营。设立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专班,京东方产能爬升及良率提升速度均创造同行业最快纪录,惠科液晶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绵阳重汽扩能上量,今年全市百亿级企业有望达到5家。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的科技城新区成功申建为省级新区,加快打造全市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
怎样建设好绵阳科技城新区
有记者提出有关绵阳科技城新区的问题,元方说,“我们突出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质量发展,划定396平方公里建设范围,迅速掀起建设热潮,新区建设呈现高点起步、高位推进的态势。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片区开发、城建为主、兼顾产业,抓紧编制新区总体发展规划等规划,全力打好‘四场攻坚战’。”
“科技创新攻坚战”。科技城新区创新资源富集,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将立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统筹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大力开展“招院引所”,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权威性、支撑性、引领性的创新平台,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贡献。
“产业发展攻坚战”。科技城新区产业基础较好,拥有长虹、九洲、京东方等大企业。面向“十四五”,我们将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两大支柱产业集群,成为成渝地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加快建成西部智能制造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先进材料、北斗卫星应用、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产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改革开放攻坚战”。科技城新区承载能力坚实,现有省市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919亿元,今年年度计划投资225亿元。将深入开展专业化招商,精准招引一批战略投资者、城市运营商,争取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新区设立区域总部,努力引进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为新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同时,推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投融资等领域改革,推动新区在改革方面走在前列。
“城市建设攻坚战”。科技城新区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绵阳主城区,位于成德绵、绵安北、绵江发展带交汇处,是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将坚持以现代公园城市理念指导新区建设,突出科技人文特色和山水公园特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注重融入科技元素,加快建设创新中心三期、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项目,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生活城市新中心,让新区成为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园、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