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青岛市出现降雨及大风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为做好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防范工作,青岛市农技中心技术委员组织专家召开了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应对会商会,利用青岛市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信息平台,对全市18个农情监测点的在田作物进行远程监测,研判作物受灾情况,提出强降雨后在田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并印发全市,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青岛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委员会专家讨论雨情风势
会议现场,从各区市技术人员发来的现场及时数据显示,平度、莱西、即墨、降水在2—3小时左右,最多地区降水量在5.5毫米,降雨量不大,是一场“解旱雨”;胶州降水较多,降水量在13—15毫米,但是田间排水比较通畅,暂无积水状况;西海岸以海青镇为重点观察对象,雨势虽大,但相比去年较缓,没有出现冲坏梯田、庄稼大范围倒伏现象。
为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技术应对,今年以来,青岛市农技中心创新打造“互联网+农情”数字化应用平台,与市气象台建立了24小时联合会商机制,并在中心内部建立关键农事、重大农情指挥决策流程化机制,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委员会专家,利用平台远程监控农业实时场景,科学研判和决策,零距离、零时间、零误差指挥生产管理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行动,实现防灾减灾的快速应对。
“当前这场降雨,雨水比较丰沛,对作物生长比较有力,对于雨水强度较大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排水,雨后要积极监测防控、恢复生产,我们也组织了防灾减灾技术指导行动,零距离、零时间、零误差指挥生产管理,确保百姓秋粮丰产丰收”。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副主任李松坚对今年秋粮信心满满。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