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牙,又叫路肩、路沿,是村庄硬化路面与旁边土壤起到隔离作用的一个小构件;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路径。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能有关联吗?肯定有人困惑或者不解,不过,笔者从省里具体从事美丽乡村建设,转岗到皖北阜阳工作,通过调研思考,把本来也认为两者没有多少关联的事,不仅关联起来,而且还从中发现了一些内在逻辑,不信,听我道来。
马路牙与生态宜居。皖北的灰多,是大多数人对皖北的印象。皖北的农村树少,集镇村庄裸露的地方多,是大多数人认为皖北灰多的原因。皖北大平原,土层深厚,确实不错。但是实际来皖北看看,这些年乡村建设卓有成效,村庄道路四通八达,农村的住房变化很大,村庄绿化也花了很大的气力。皖北土壤是砂姜黑土,质地粘重,在田地里或者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是很难起尘的。那么皖北的灰从何来,笔者经过半年多来的调研观察,多次求证实证,发现主要的原因是皖北的道路建设得很快,水泥路、柏油路建设的体量很大,但是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乡镇和村的道路基本上路面低于旁边的土层,没有修马路牙的地方,平时还好,一旦下雨,雨水将旁边地面上的土壤冲刷到路面上,天一放晴,或者车辆一过,马上就变成了灰尘;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地方做了马路牙,垒起了花坛,但是由于花坛里的土层较厚,树一长大,土层就高于马路牙,一下雨,同样表土被冲刷到路面,形成灰尘。笔者到了多个乡镇和村,观察了很多路面,铺柏油的路面因为表土的冲刷导致路侧布满灰尘,扫而不尽;水泥路面的甚至已经被浸染成黄色,经久不褪。小小马路牙,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变成了影响乡村环境的重要因素,关系着乡村宜居的成色和份量。
马路牙与乡村建设。在省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时,我们也注意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主张乡村建设因地制宜,保留乡村特有的风貌,传承乡土气息。注重乡村绿化美化,强调生态宜居。在一些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荐倡导推广一些竹木资材或者就地取材的篱笆和矮墙,当时推广的时候,想法较为单纯。一是通过篱笆和矮墙,对乡村凌乱的公共空间进行分割,提升局部的整洁度和美感;二是通过推广应用就地取材的竹木资材和砖瓦,体现乡土特色,且经济实惠实用。也许这些在南方地区是对的,但是,到皖北实地一看,发现当初的想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皖北地区垒砌这些花墙和篱笆最主要的功效应当是隔断路面与旁边泥土的联系,将泥土灰尘隔离于路面之外,起到保洁和美化的作用。方向不同,所以在实践中就容易出现偏差。我在皖北乡村调研,很多篱笆虽也漂亮但不实用,几年一过形成浪费;有的没有起到阻拦作用,路面一样尘土四起;过不了多久,连花墙或者篱笆也布满灰渍。有的路面到墙角已有水泥硬化,还作了花墙,造成浪费。诸如此类,实际上对乡村情况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研究,对南北方乡村情况差别认识不深刻,导致一些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脱离实际的情况,也的甚至沦落为形式主义。小小马路牙,成为乡村建设的试金石,考验着我们是否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能力和定力。
马路牙与乡村振兴。今年开始,皖北地区在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之后,全面转入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皖北的乡村建设如何布局谋篇,小小马路牙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是要用绣花功夫,做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建设的品质和质量。乡村建设于细微处见精神,一些细节因素不考虑,乡村的风味营造,就难以有效提升。就象小小马路牙,如果不是用漂亮带有乡村特色风味的资材仔细认真做好路与土的分割,乡村晴天一地灰,雨天一地泥,乡村美也无从体现;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问题导向,解决乡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皖北的村庄,人烟相对稠密,房屋鳞次栉比,公共空间有限,如果大拆大建,盲目合村并居,成本很大,也无必要。坚持从问题出发,从生态宜居的角度,根据轻重缓急和村庄性质,有选择性地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提升公共活动空间,畅通河流渠道,发展五小园加快村庄低空间高密度的绿化,一样达到生态宜居的目的。就象小小马路牙一样,针对问题提升完善,才能事半功倍。三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农村建设得更象农村。马路牙,其实就是将路面与旁边的土隔断,没有大道理,人人都可为。乡村泥瓦匠,甚至普通家庭农户都能垒。最好的材料就是农村的旧砖旧瓦旧木片,甚至碎砖粗砂和秸杆。很多地方就是利用原有的废弃建筑旧材料,二三块旧砖旧瓦堆砌而成,有的辅之形状,也有艺术气息。既能废物利用,又可当群众休息用座,更重要的是能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动起来,乡村美起来。乡村绿起来、美起来,生态宜居的目标就会实现,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就会越来越近越来越真实。
小小马路牙,也有大乾坤。小中见大,只有立足乡村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中抽象出乡村建设的规律,从而指导乡村建设的实践,乡村振兴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敞。
作者:郑久坤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