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有两家非同寻常的养殖场:一家是以养兔起家,别人不敢轻易喊价50元一只的兔子,他家竟定价100多元一只还需要排队认购;另一家养的是蛋鸡,产品是胚胎蛋,销售价超过商品蛋的200%以上。
在透明市场里,对于一般大小的同品类兔子和胚胎蛋,余杭区的养殖企业为何敢翻倍出价?其身后隐藏着怎样的养殖秘诀?
穷者思变
“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穷者思变,说具体点便是,刚好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碰到并抓住了机遇。”杭州余杭科联兔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科联兔业”)理事长谢一民在回答养殖奥秘时略显低调。
谢一民回忆,2004年,他接手科联兔业,当时主要养殖“长毛兔、肉兔、獭兔”这老三兔,也曾经历了一段美好时光。当时出口需求激增,兔毛、兔皮欧洲需求量大,价格水涨船高,合作社收益可观,但是好景不长,大约过了四五年,欧洲订单锐减,合作社逐渐陷入困境。
“獭兔皮最困难的时候,价格较高峰时期跌去90%,兔毛则直接被拒之门外。”谢一民说,到了2008年前后,合作社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传统老三兔养殖已经看不到未来,为了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幸运的是,正当科联兔业在低谷迷茫徘徊的时候,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找到了谢一民,提出了试养实验兔的需求。
此时的谢一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对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送来的几十只种兔呵护有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谢一民确定这是一条好的出路。但是,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实验动物的大规模养殖,需要一个可控温、湿度的清洁环境,是传统养殖方法与环境所不能达到的。
彼时,谢一民领衔的科联兔业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小规模试养还能承受,但规模化养殖却是困难重重。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畜牧主管部门立即为科联兔业在养殖场改造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积极帮助合作社争取各项合理的政策补贴。最终,科联兔业得以成功转型,开始向高附加值的特种养殖进发。
杭州华杰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杰禽业”)负责人周杰的遭遇与谢一民有些相似,甚至更难。华杰禽业的前身是杭州蛋鸡试验场,作为菜篮子供应基地,在计划经济主导的年代,主要向市民供应鸡蛋,一度发展得红红火火。但是到了2002年周杰接手的时候,市场经济已蓬勃发展,试验场已然失去活力,处于濒临破产的局面。
华杰禽业成了“接盘侠”,周杰想到了转型。他说,“如果不转型企业迟早支撑不下去。”
在苦苦支撑了八九年后,华杰禽业历经多种业态尝试,最终在当地畜牧主管部门的帮扶下得以成功转型,开始向疫苗生产企业提供胚胎蛋,从此开启了华丽转身。
企业再造
“我们的蛋不是普通的蛋,鸡舍也不是普通的鸡舍。”周杰说,用作疫苗生产的胚胎蛋必须是真正的无抗蛋,生产这样的蛋必须采用现代化高标准养殖模式,温度、湿度要求可控,环境要求非常洁净。“像自动喂料、自动刮粪、自动温控等设施都是必备的基础设备。”
“建立这样的养殖与孵化厂,相当于把原来的养殖场推倒重来。”周杰说,这样的决定对于曾经艰难度日的一家企业来说,这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
令周杰高兴的是,正是由于当初的冒险决定,给了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目前,华杰禽业有了稳定的订单,成为了某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在转型之前,有时盈利,有时亏损,总体来说不挣钱,现在整体养殖规模不变,但产值翻番,效益明显要好很多。”周杰说。
由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看好,华杰禽业正着手投资兴建第二座蛋鸡养殖场和胚胎蛋孵化厂。
在华杰禽业脱困发展期间,曾经是难兄难弟的科联兔业也在奋力再造。
喝的是农夫山泉,住的是中央空调房。走进科联兔业便会发现,这里的小动物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
谢一民介绍,养殖肉兔与养殖实验兔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养肉兔的要求是养活、养肥就可以了,而实验兔的要求必须是非常健康的,即使是有一点点皮肤病都不行,这就对养殖技术与养殖环境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
“我们的兔子贵有贵的理由,因为这样的兔子不容易养。”谢一民说,养兔子的门槛很低,但养实验兔的门槛却比较高。
如今,随着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成功跨过门槛的科联兔业继续快速奔跑,为方便出口和开拓新业务,在谢一民等核心社员的牵头下注册了杭州拓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拓实生物”),养起了实验鼠、实验羊,并且产品供不应求,效益数倍于传统养殖。目前该公司正在投资扩建。
不仅于此,拓实生物现在还建立起了实验室,发力实验动物造模与抗体制备,成为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的前端服务商。
目前,科联兔业及拓实生物已发展成为浙江省内品种最多、生产规模占据前列的实验动物养殖供应基地,华杰禽业则成长为了省内胚胎蛋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由于他们的引领作用,余杭区瓶窑镇正涌现出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成为了颇具特色的畜禽养殖小镇。
“这几家企业或经济组织都是从传统养殖转变过来的,虽然一度非常艰难,但转型成功后效益与发展势头都非常地好,算得上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是余杭畜牧业众多转型发展中的一个成功探索。”杭州市余杭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郁建明表示。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