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昔日养牛为耕地 如今养牛赚大钱
——吉林省舒兰市肉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沅津
  • 作者:阎红玉
  • 2021-09-06 13:56:01

家住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魏家村的刘凤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他从2007年开始养牛,每年出栏40头到50头肉牛,2016年以后,他扩大了规模,远离村子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4.5亩的牧业小区,成立了家庭农场。现在他的牧业小区里有20多头繁育母牛,100多头育肥牛,新修建了饲料加工间、配料间、饲料储藏室、防疫室等。刘凤伟告诉记者:“现在每头牛出栏的利润是2000块钱左右,每头牛育肥需要大约6个月时间;我家每年能出栏育肥牛200多头,每年能消耗掉村民的玉米30万斤,秸秆50多吨,我在自己的耕地里建了储粪池,从秋天收获后到来年春天,村民都来我的储粪池拉牛粪到地里,这样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培肥了地力,而且,我都是向村民免费提供牛粪的。我感到,养殖肉牛对村里有三个好处:一是能消耗掉一部分秸秆作牛饲料;二是村民家中的玉米不出村就能卖掉;三是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变土地板结。”


图为吉林省舒兰市养殖大户刘凤伟家的牛舍。

政策到位 舒兰全市掀起“养牛热”

陈达家住舒兰市天德乡,2014年他开始养殖肉牛。他现在有6个牛舍,今年五一前他出栏了200头育肥牛,每头育肥牛是26000元,利润每头牛在2000块钱左右,去年价格好,每头牛利润在5000元。“我为什么坚持养牛,因为省市的政策都好,今年全省实施养殖肉牛1000万头计划。”

据了解,今年以来,舒兰市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推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在政策部署上,成立了市、乡(镇)双组长制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组织机构和肉牛产业办公室,农业农村、财政、就业、银信等多部门联动参与,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舒兰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舒兰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舒兰市“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和《舒兰市肉牛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方案》,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村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层层明确发展目标,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全市以“小规模、大群体”的“整村推进、分户饲养”模式,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延边肉牛为主,以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等为辅。力争今年新建育肥牛标准化养殖场10个,新增育肥牛2万头,新增能繁母牛1万头以上。

陈达告诉记者:“我们的养牛场每年收入能达到150万元以上,还能用掉村民家中大量的玉米、秸秆等农作物,还能解决部分本村剩余劳动力来我的养牛厂打工,带领村民致富的事我正在做。”

目前,全市3个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基地全部开工建设,计划9月份投入养殖。现在形成了以该市开原镇等中东部8个乡镇为主的肉牛产业发展带,现有肉牛养殖场(户)7030个,其中规模养牛场500个、散养牛户6530个,养牛专业村屯15个,肉牛养殖经济人100余人,肉牛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左右。

为民着想 交易平台建起来

舒兰市肉牛养殖红火起来,肉牛交易销售成了广大养殖户的心病。近年来,舒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等前期工作,于2021年8月中旬一个以肉牛为主的-----舒兰市博飞牲畜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试营业,这是舒兰市首家综合性黄牛交易中心。它的成立为广大养殖户、各地客商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交易平台,也填补了舒兰市黄牛交易市场的空白,对促进肉牛产业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交易中心位于舒兰市环城街道春田村二社舒开公路旁,每逢农历尾数1、4、7开市。市场设计年交易日110天、年交易量30万头、年交易额40亿元以上。8月14日首次开市,成交头数2300多头,成交额5000多万元,成交率93%。在试营业期间,买卖双方均免除交易费,正式营业后,舒兰市本地买牛户免收交易费。

据了解,该中心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总占地面积9.96公顷,分为一期现代化黄牛综合交易区和二期现代产业服务区两部分,是集农资供应、黄牛交易、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活牛交易中心。交易市场的建立还带动了周边出租车运输业、物流业、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产业。

腰包鼓起来 养殖户脸上有了笑容

该市法特镇养殖户陈连风,是从2012年开始养殖肉牛,他家每年出栏60头,每年利润达到12万元。他告诉记者:“我家有5口人,日子过得很充实,早就达到了小康生活标准,这都是我养殖肉牛带来的财富。”

据统计,截至2020年,舒兰市肉牛饲养量达到30.5万头,出栏量达到16万头,肉牛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1.6%,肉牛产业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六和吉林地区第一。今年末,舒兰市力争肉牛饲养量达到35万头,年出栏量19万头,肉牛产值40亿元。

刘凤伟告诉记者:“他家现在养殖肉牛每年都能收入60万块钱,生活也早已超过了小康标准,我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想方设法把肉牛养殖做大做强,将来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养殖肉牛的致富路。”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养殖户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他们高兴的告诉记者:“现在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好,支持力度大,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腰包也一天比一天鼓,现在我们农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