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并召开农业科技工作座谈会,作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等重要指示。2018年,总书记又两次寄语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山东省农科院已落实为具体行动:于2020年起创新实施“三个突破”战略,在山东西、中、东部分别选择郓城、费县、招远共3个县(市),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利用3年时间,选派300人,投资3亿以上,在这3个县内打造若干个单体示范样板模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产业振兴,农村最缺的就是人才和科技。院里实施‘三个突破’战略,就是给乡村补上这块短板。”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点破“三个突破”战略的实质,“坚持解决问题是基础,探索模式是关键,提质增效是根本,全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让农业借助科技的翅膀腾飞起来。”
坚持需求导向,让科研人员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产业需求
今年35岁的陈迎春,是来自山东省农科院葡萄研究院的一位女博士。今年6月,她主动请缨到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的葡萄生产合作社担任科技副总。“去年院里组织第一批年轻科研人员报名的时候,我就有些心动。可当时几个提出需求的乡镇和我的研究方向不太符合。今年,得知胡庄村急需一位研究葡萄领域的专家,我就马上报名了。”
胡庄村从2019年开始陆续发展了200亩阳光玫瑰葡萄,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村民管理粗放,这里的葡萄长势惨淡,收益甚微。陈迎春到来后的首个周末,就为种植户开展“葡萄产业现状趋势与设施栽培技术”和“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讲座,包括品种更新、郁闭园高光效改造、行间生草新技术推广等内容。
“一个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呆在这儿,帮助了农民不说,我自己的收获也很大。”陈迎春说,以往她研究的很多成果,往往偏重理论。而现在来到村里,根据果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研究更有价值,成就感也更强。
“‘三个突破’战略的总体要求第一句就是‘解决问题是基础’。基层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提出需求,我们整合全院科研人员进行报名选择,务必实现精准对接所在乡镇的产业发展需求。”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说。
据该院出台的《关于在我省东中西部建设三处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市)的实施意见》,提出结合示范县(市)科技需求,组织该院精锐力量,联合院外高水平人才团队,按照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标准量化、进度科学、措施有力、考核严谨的要求,为示范县量身定制工作规划,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全面完成”。
聚焦模式创新,用“链长制”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力引擎
2020年8月,休闲农业所的王国良博士被选派到郓城县双桥镇,挂职“第一镇长”。双桥镇的坡里何庄村是典型的“三无村”。进村调研一个月后,王国良就琢磨:“如今,兴村富镇单靠一个项目、一个品种、一项技术,是肯定不可能的。”
既然“单打独斗”不行,那就唯有“团队作战”。王国良利用所在单位休闲农业所规划技术力量,编制完成坡里何庄村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廷运谷物种植合作社核心技术示范区以及建设小麦良种繁育、高油酸花生、功能型甘薯、鲜食毛豆、林下大球盖菇五大生产基地,为村庄发展理清了思路。
此外,他还与宠物饲草专家贾春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信息专家王风云等联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聚合团队力量,合力攻坚克难。“每一位‘第一镇长’,都是院里派到乡村振兴一线的‘突击队’。农科院这个大后方,则要做到‘要粮给粮、要炮给炮’,让他们都能整合起全院力量。”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郓城指挥部指挥长张文君说。
每一位在一线的科研人员,都能整合相关产业链条上的全院资源,其背后发挥支撑作用的是山东省农科院推行的“链长制”: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通过学科和团队建设改革,形成大团队,解决链条分割和研究分散等问题,为基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一条龙、一体化、一盘棋解决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作用,今年8月,该院再次选派第二批300余名专家赴“三个突破”县挂职,并启动“百名首席兴百村(企)”活动。选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0名,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34名,院属各研究所团队首席专家67名,共112名首席专家担任“第一村主任”,每人长期帮包一个村,解决基层在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重在提质增效,让农民、经营主体和科研人员利益共享
2020年8月4日,山东省农科院的茶学博士田丽丽作为“三个突破”第一批挂职人员,来到招远市健生苑茶园挂职科技副总,开展从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的全程科技服务。在田丽丽到来之前,茶企负责人董桂萍已经营茶园10多年。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茶园发展举步维艰。
田丽丽的到来,为这片濒临绝产的茶园带来了生机。通过观察调研,她梳理出茶树长势弱,加工工艺落后,加工设备不配套,茶农技术培训不足等诸多问题。
为了增强健生苑对茶产业市场的信心和对自身产品的信心,田丽丽多次对企业的工人进行科技培训,并提出合理选择品种、加强标准化管理、注重品牌建设等建议。为保证茶叶采收质量,田丽丽手把手教工人改进加工工艺,经常为赶制一批好茶在车间加班到深夜。
经过一年的帮扶,健生苑茶叶产业链全面提升,董桂萍感慨:“田博士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是她救活了这个茶园,让山地里长出‘金叶子’。”
2021年7月15日,山东省首个“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签约仪式在招远举行。田丽丽与茶企签订《专家与合作社利益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以茶产业合作为基础,以实现提质增效为目标,探索技术入股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在百公里外的沂蒙老区费县,正宇兔业负责人王鹏也想着与省农科院挂职人员刘公言签订股份合作协议:“这些专家不仅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还带来行业内最先进的理念,经常一个小点子就能带来大效益,所以要想办法把他们长期留下来。”
这在山东省农科院费县指挥部指挥长朱立贵看来,是一项实现提质增效的机制性探索:“沂蒙精神就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我们也要在工作中探索一种新的机制,将专家和老百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欣然 吕兵兵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