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专家学者走进晋中 品鉴“一山一水一支歌”
  •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 编辑:李芸聪
  • 作者:胡凤华
  • 2021-09-27 10:59:01

为加速推进晋中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由晋中市委宣传部、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太行足迹——一山一水一支歌”晋中品鉴活动于近期在晋中市举办。

活动期间,由文化和旅游业界专家、学者、摄影师等组成的品鉴团,分批次走进晋中市左权、昔阳、和顺、寿阳、榆社等地,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品鉴采风、深度体验等方式,走进南太行山区,聚焦晋中市红色旅游、康养夏养、左权民歌汇等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晋中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结合此次调研走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蔡红表示:“晋中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旅游市场开发早、要素相对完善,出现了乡村民宿、非遗旅游融合等新业态,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太行山有众多革命遗迹、红色资源。品鉴团一行深入太行山区,走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追寻他们的足迹。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等革命旧址,引发了品鉴团成员们关于如何活化利用资源、讲好晋中红色故事的探讨。

红色旅游专家、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邢济萍认为,晋中市左权、和顺、寿阳三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富集。针对这些地区的开发与发展,晋中市应进一步将自然资源禀赋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研发更多高质量的红色旅游产品,更加注重红绿结合、文旅融合。

微信图片_20210927103825.png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 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微信图片_20210927103831.png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 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红色鲜亮,绿色怡人。“十三五”期间,红色热土晋中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聚焦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已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左权莲花岩、百里太行画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寿阳方山森林公园、和顺云龙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点),给品鉴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微信图片_20210927103931.png

左权县太行百里画廊 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微信图片_20210927103935.png

和顺龙山森林公园 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品鉴团一行还走进南太行山区的农村,了解革命老区利用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依托窑洞、古院资源,晋中市涌现出“太行人家”等特色民宿新集群。

企业家石永峰在昔阳县的龙岩大峡谷开发了“柴火小院”民宿,打造了晋中山佑美文创基地,吸引了各地书法、绘画、摄影、文学领域的创作者前来采风。

昔阳县孔家沟村投资200多万元,整修窑洞22孔,打造了农产品推广中心、孔府学堂、科普教育基地等,吸引游客住窑洞民宿、赏非遗展演、品农家饭菜,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就促进晋中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们也给出了意见建议。

蔡红认为,一是要进一步普查梳理资源,把“家底”摸清摸细。这“一山一水一支歌”是区域旅游资源,距离可转化、可打造的旅游产业之间还有一段路要走。比如“一支歌”,目前主要是指左权民歌,建议将其内涵扩充至整个晋中的民俗文化。下一阶段,晋中要格外重视新时代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新红色旅游资源的梳理和开发。二是要做好产品研发,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目前来看,要重视石拐会议等红色旅游资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做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项目,注重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高质量发展,加大力度打造夜游经济产品。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中,要加强相关历史遗迹、遗址、文物的保护,加强景区规范化管理,发挥好资源优势。四是要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后续发展蓄力。五是要统筹资源做好宣传营销工作,加强区域联动、景区联动,进一步唱响晋中“一山一水一支歌”。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裴歆悦认为,晋中市文化产品独具特色,开花调、小花戏、傩舞等都是当地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左权民歌汇”更是已经形成品牌。在今后的发展中,晋中市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打造更鲜活、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名片。同时,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尤其是发展更多青年力量,使其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晋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自然资源交相辉映。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晋中市将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挖掘民俗传说、说唱歌舞艺术、民间工艺等民间文化资源,提升晋中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力,唱好文化和旅游融合之歌。

作者:胡凤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