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高出普通水稻一截的稻杆,扎根在深水稻田里,被称为“高富帅”水稻;深水中漫游着密密麻麻的“白富美”小龙虾。这对“高富帅”“白富美”组合,正在长江中下游、大运河沿线快速扩张着它的绿色版图,震荡着中国人的餐桌。
2017年从零起步,短短几年,“高富帅”“白富美”组合已铺满600万亩的中国大地。这个数据的终点是上亿亩的中国水稻田。这意味着什么?原先亩均收益2000元的中国稻虾田,因为这奇特的“稻虾组合”,直接拉升至6000元!中国农民的内涵和价值将被颠覆性改写。
改写这个历史的单位是扬州大运河畔(俗称里运河)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它有一个别称:中国第一农科所。改写这个历史的专家,叫张家宏,一个20多年默默从事稻田综合种养研究的农业专家。
“高富帅”和“白富美”转动绿色有机农业的“齿轮”
盱眙县黄花塘镇是红色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新四军军部曾在这里驻扎。如今的黄花塘镇,红色基因之上,“绿色田野”备受关注,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展开。原本在外地做生意的袁洪江,现在是镇里的种植大户,今年拿出一小部分田进行“一稻三虾”试验,种养出了高产优质的”高富帅”水稻和“白富美”龙虾,“没想到一下子帮我们种养大户彻底打了一场翻身仗”,他打算明年全部采用“一稻三虾”模式。
作为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挂钩点,2017年这里被列为江苏省农科院“点穴式”科技扶贫点,张家宏被派驻到这里,开始推广“一稻三虾”。由于农民致富的效益立竿见影,2019年,全镇种殖面积迅速扩展到8万亩。
神奇的“一稻三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家宏独创。“一稻”即一季水稻,“三虾”即水稻栽插之前养殖的一茬早虾——稻前虾、水稻栽插之后养一茬晚虾——稻中虾、水稻收割以后再用选择的亲虾来繁殖第二年养殖“稻前虾”的早虾苗或者用秋苗养成翌年3月极早上市的成虾——稻后虾。张家宏介绍,“一稻三虾”稻田,“高富帅”专用水稻高秆、高产、高抗,深水稻田养出的“白富美”龙虾腮白、腹白、肉白。每亩年产小龙虾500斤以上、稻谷1000斤以上,综合收益达6000元以上。根据最近的测产检验,姬生、何申权等示范户谷产、虾产已达双千斤以上,“亩收入过万”。要知道,全国普遍采用的“稻田养殖”技术,亩均收益只有2000元左右!
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张家宏解释,“一稻三虾”模式,成功的关键是要筛选出“高富帅”水稻:稻杆要高。“一稻三虾”种植的是经过选育的“高富帅”专用水稻,田面以上持续保持40cm左右的水深。水稻基部有许多气生根,利于吸收营养壮杆固土,确保水稻“一站到底”,同时穗大粒多,高产稳产。高杆水稻下养殖的小龙虾,由于保持了稻田水深,夏日阳光下水温保持适中,能减少小龙虾对夏季高温产生的应激,确保它们正常摄食、蜕壳和生长。在深水之下,通过“水压草”、“虾吃草”,杂草难以生长,不必使用除草剂等各种农药。深水灌溉下,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倚赖的高温高湿条件被破坏,不再需要化学杀菌剂防治。深水灌溉和小龙虾养殖,还缩小了害虫的生长发育空间,稻虾田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儿多了,害虫少了,连化学杀虫剂也省去了。没有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的稻田,养出的小龙虾壳体青色、个头大、产量高。
农业模式的创建与技术集成之外,张家宏与企业合作,研发生产“一稻三虾”“稻虾专用肥”、“稻虾专用饲料”和“稻虾净水改底控病专用生物制剂”三大系列专用配套投入品,为“一稻三虾”稻虾综合种养保驾护航。他写作《“一稻三虾”生态种养操作规程》作为田间教科书,创作“三字经”式的“一稻三虾歌”,只要农户嘴上一念叨,就知道眼下该干啥农事了。
“高富帅”水稻与“白富美”龙虾的奇妙搭配,不仅实现了农民的高收益,更是一夜之间让农业生产告别了农药和化学残留,真正实现了绿色、有机、高质量。众所周知,绿色生态农业的“齿轮”因种种原因难以被推动,让农民不施化肥和农药比登天还难。而革命性的“一稻三虾”种养模式,是用农民看得见的高效益井喷杠杆,轻轻地推动了农民内心深处绿色种养的自觉性潜力。
农民增收了,稻田生态改善了,乡村变富变美了,消费者的餐桌上真正有了绿色健康的大米和小龙虾。
“一稻三虾”沿长江沿运河振兴乡村
“一稻三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高度关注。
它会在接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中扮演主角吗?
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产业带动。产业在哪里?
长江禁捕、黄河禁渔,以及大河、湖泊相继禁捕后,耕地又禁止挖塘等“非粮化”,群众餐桌上的蛋白质摄入如何补充?
小龙虾一脚踏入这个风口!
大规模稻田种养,正好弥补了禁捕、耕地非粮化带来的这个市场空白。更何况,小龙虾作为全国人民老少皆宜的美食,已被广泛认可。
很显然,不知不觉中,“一稻三虾”稻田综合种养,悄然带动了一个崛起中的小龙虾大产业。
入冬时节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寒风吹落金黄色银杏叶的大道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久负盛名的“网红”湖南文和友集团,随同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代表团一道,专程来到扬州,考察张家宏的“一稻三虾”规模种养基地,准备与张家宏所在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全面合作,引入“一稻三虾”、“一藕三虾”技术。文和友小龙虾产业研究院院长崔松向大运河传媒透露,文和友仅在长沙市区的单店,高峰期每天要被络绎不绝前来美食打卡的消费者干掉两万多斤小龙虾。公司在湖南有小龙虾养殖基地,但采用的是传统养殖模式,小龙虾质量、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无法满足市场。而“一稻三虾”、“一藕三虾”种养模式下,小龙虾是产量高、质量好的“白富美”,正好可以满足需求。希望张家宏能提供一条龙的技术和产品,由文和友提供资金和市场,带动农户种养高产优质的高富帅水稻和白富美龙虾,稻虾产业的发展再带动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扎实。
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意义在于,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可以神奇般地同时实现。
张家宏觉得自己的梦想,正在变成触手可及的蓝图:“一稻三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完全可以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的大功率发动机。
如同大飞机两翼上的两个大发动机,他已铺展出“一稻三虾”两大作战图——沿长江和沿运河。
张家宏介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目前已与相关涉农企业合作,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撑,沿着中国大运河共建了一批“一稻三虾”示范基地,如扬州广陵区头桥镇和高邮临泽镇“一稻三虾”基地,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和盱眙县黄花塘镇基地、宿迁市泗阳县高渡镇和徐州市睢宁县邱集镇基地,这些示范基地吸引江苏省乃至全国同行学习观摩。在他的愿景里,以扬州为起点,“一稻三虾”向北可一路到山东微山湖地区,向南可以一直到达杭州。在运河沿线古镇推广“一稻三虾”综合种养,生产的大米和龙虾可以进行品牌化运作提高附加值,稻田还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将餐饮、民宿、农产品购买等融合进来,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而沿长江,已在上海的长江农场、江苏多地、安徽的华阳河农场、湖南的文和友长沙望城区乔口基地、以及江西的赣州、湖北的荆州,并逐步向四川等长江中上游推进。
续写让巨人站在自己肩膀上的新传奇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院士的地区级农科所,张家宏所在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一代一代的科研人员,数十年语不惊人死不休般地书写了中国农业科研的“珠穆朗玛峰”高度。
通往“珠峰”的路上是一座座闪光的时代坐标与丰碑,尤其是水稻研究。
原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张洪熙,是一个堪称让巨人站在自己肩膀上的传奇水稻专家。
张洪熙搞育种,开始于1979年。当时,长江中下游水稻患上了一种被称为“癌症”的白叶枯病,每亩减产20%以上乃至绝收。他搜集国内外种质资源5000多份,把病菌接上叶子,一一筛选,最后,找到一份斯里兰卡材料BG90—2,抗白叶枯病。经过缩短生长期、提高产量的加工培育,1982年,育成了“扬稻1号”“扬稻2号”两个品种。一出手就创造了3年育种成功的“速度神话”,而正常农业育种一般育出一个品种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扬稻2号”也因此获得国家星火一等奖,“扬稻1号”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这两个品种的基础上,育成了“扬稻3号”“扬稻4号”,与1号和2号只抗单种病所不同的是,3号4号则可抗稻瘟病、稻飞虱、叶枯病等多种病。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扬稻4号”被美国、日本等国引种。
“扬稻6号”,作为中国援助莱索托项目,在非洲创造了一个高产典型。“扬稻6号”最耀眼的光芒,是它作为我国两系杂交水稻最好的“父本”,使得袁隆平与人合作培育的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得以问世!不久,袁隆平的助手又以该“父本”,培育出了“Y两优1号”,它们与“扬两优1号”“丰两优1号”构成的四大品种,位居我国杂交籼稻年推广面积中的前五位!经过袁隆平的推荐,“扬稻6号”成为我国第一个水稻基因测序材料,并成为世界上两个最有影响的基因测序材料之一。扬稻6号应用推动了两系杂交籼稻的兴起和发展。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至2020年,上述两系杂交组合累计种植面积2.2025亿亩。同时,用其配制育成三系红莲型杂交籼稻组合红莲优6号,将红莲型杂交籼稻推进到大面积应用阶段,为丰富杂种优势利用的多样性做出贡献。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02-2006年红莲优6号累计种植面积586万亩。扬稻6号育成与应用对发展水稻生产和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重大作用。
一脉相承!
锐意创新的基因在里下河农科所不断传承。早在1997年,里下河农科所就开始进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方面,里下河农科所在传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基础上创建完善了17种稻田综合种养的模式,其中许多高效复合种养模式都是首创或独创,稻虾模式更是从传统的“一稻一虾”、“一稻两虾”升级到了张家宏的“一稻三虾”。
“一稻三虾”,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突破性地探索了深水状态下生态种养模式,开创了颠覆性的技术先河。从2016年起,张家宏在20多种初选的杂交粳稻、籼稻品种中筛选出适合深水灌溉环境中的“高富帅”:高杆高产,杆青籽黄,一站到底,具备高产、高杆、高抗、质优的特点。最终,丰优香占、扬产糯一号、陵风优6号、金香优100(拟定名扬稻虾1号)脱颖而出,成为“一片金黄压青绿”的问鼎者。
更令人惊奇的是,“高富帅”水稻在深水环境下,长出了类似于榕树的气生根,如同平衡杆一样,牢牢地抓住土壤,呈现出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奇观。这出乎科研意料之外的成果,为“一稻三虾”科技创新,涂沫上了又一层科学赋予的奇幻色彩。
中国人的饭碗要装满、装好中国粮。从张洪熙到张家宏,江苏里下河农科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写下了让中国农民更富、中国乡村更美的时代篇章。
作者:朱桂艳 卉君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