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猪肉作为我国主要的肉食品之一,生猪的稳产保供关系国计民生,在CPI中的权重也比较大。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事关三农发展、物价稳定、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9年下半年,菜市场的猪肉价格一度飙升到30-40元/斤的高峰。2021年以来,猪肉价格又一泻而下,今年6月份,产区生猪价格最低探底到9元/公斤。
对养猪户,从2020年养一头猪赚千元到卖一头猪亏千,在这轮“猪周期” 中,养殖主体们像在坐过山车。
针对猪肉市场价格出现的波动,淘菜菜近期宣布用“猪肉期货”模式缓解猪肉市场价格波动,通过提前锁定养殖基地的生猪货源,包销其存栏生猪,确保价格猛跌时养殖基地的生猪不滞销,真正让养殖户“只管养”;同时,通过直采直销模式,确保猪肉不因批发商逐级加价而致市场终端价格飞涨,让消费者“放心买、放心吃”。
淘菜菜直连全国130个生猪养殖基地
猪周期原因:规模分散与供需错配
猪周期产生的根本源是供需错配。猪肉的需求端总体稳定,关键在供给端。
以2020年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18.2千克,较2019年年减少2.1千克。全年来看,猪肉价格上涨49.7%,而人均消费量只下降了10%不到。
在消费端需求稳定的情况下,供应端的供应量和市场价格之间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农产品总是离开不周期性的问题,这是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特性所决定的。”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马骥教授说。
在供应端,猪肉的养殖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呢?
从母猪猪仔到达到繁殖状态的能繁母猪需7个月,能繁母猪生产1胎需要5个月左右,2年可产仔5次(2.4-2.5胎/年)。猪仔再经过7-8个月的养殖,生猪可出栏。从补栏母猪猪仔、到生猪出栏供应需18-20个月左右。
当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反馈到养殖户产能缩减:能繁母猪淘汰、直至母猪存栏下降也需要大致相当的时间。即一轮猪周期约3-4年左右。
此外,我国生猪养殖是一个各种规模主体并存、充分竞争的市场,过半散户养殖的环境放大了周期价格的波动性。
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到5.3亿头,行业的集中度依然非常分散,全国养猪行业前十名出栏量占比10%左右(TOP10猪企2020年出栏总量:5463万头)。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占比约一半,500头以下小型养殖场和散户占比一半。
对此,淘菜菜肉禽蛋商品运营负责人朱东升指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是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供需不匹配。在生产明显滞后市场的生猪养殖领域,这种现象加剧了价格波动。
保供稳价:政策托市与市场创新
“猪肉是CPI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马骥教授,稳价保供就是“既稳定物价,也保障供应能力”。
一方面,过快上涨的猪肉价格势必影响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2008年至今,猪肉价格和CPI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82,远高于CPI篮子中的其他商品。当猪价上涨剧烈时,将推升食品CPI,同时带动替代品牛羊肉、鸡蛋、鸡肉等的价格上涨,拉动CPI。
另一方面,当猪肉价格急剧下跌时,必然也会挫伤养猪户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市场供应。
为了平抑猪肉价格的波动,在宏观层面,国家出台了猪肉托市政策:在猪肉价格下跌到养殖户盈亏线以下,可能会启动猪肉托市收储。
2021年6月21日至6月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养殖户已经进入严重亏损状态。2021年7月初,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启动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
“政府收储政策是四两拨千斤,虽然量不大,但是给了市场信心。”马骥教授说:“稳价保供就是指是在价格合理的区间内波动,‘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层面的保供稳价的具体措施之外,一些创新的市场化举措也正在展开。
近期,河南、山东等地相继推出“保险+期货”模式,开展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阿里巴巴社区电商平台淘菜菜也正在开展以销定产的“猪肉期货”模式。
淘菜菜11月23日宣布,通过直连130个生猪基地,向全平台投放2000万斤猪肉平价入市。淘菜菜肉禽蛋商品运营负责人朱东升表示,淘菜菜尝试用“猪肉期货”模式缓解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真正让养殖户“只管养”,让消费“放心买、放心吃”。
对此,马骥说,将期货概念与确定性供应链结合,建立“猪肉期货”的模型,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的举措,既稳定市场预期,也能保障消费能力。
“淘菜菜直接对接消费市场,以市场的量来定前端的产量,再加上提前锁价。给上游的养殖户一个定心丸,稳定了他们的预期。”马骥说。
“以销定产”是淘菜菜在经营模式上的一大特色,通过提前聚合确定性的订单,平台直连农业生产基地和消费者,从而让整个供应链更具有确定性。
马骥形容,在规模分散的生猪养殖领域,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这种创新也许是一次破题之作。
作者:陈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