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奶业怎么样?在近日召开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8周年庆典暨网络研讨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指出:2022年我国奶业饲料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原奶需求增速要保持在7%以上,才能消化掉快速增长的产能,奶价平均需要维持在4.3元/公斤以上,保证基本的利润空间,养殖主体才能获得稳定收益。
“只有保障生产者的利益,中国奶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李胜利说,保证生产者利益是中国奶业稳定的基石。要推行“一头牛两亩地”的种养比例、利用好本土饲料资源,降低养殖主体饲料成本,通过奶价协调机制,为养殖主体提供一个合理的奶价。
2022年饲料价格仍将处高位,粗饲料价格将上涨15%-20%左右
2020年以来,奶牛饲料价格保持上涨势头。“精饲料中,玉米期货价格2020年上涨50%,2021年12月达到2600元 /吨左右,虽略有回调仍高位震荡。豆粕期货2020年上涨30%,2021年12月达到3300元/吨左右,回调14%。粗饲料中,进口干草价格持续上涨。”李胜利介绍,2021年苜蓿草最低价格上涨了12%,2021年10月到岸价为392美元/吨,达到中美贸易战以来的新高,2021年1-10月苜蓿干草进口量为139.0万吨,同比增长24.1%。
“苜蓿草进口量价齐升,一方面是因为2021年国内青贮收购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美第三次苜蓿草关税排除期只有半年(至2022年4月),企业在加紧进口。鉴于中国奶业对苜蓿草的需求量非常大,之后应该不会加征关税。”李胜利分析,与此同时,玉米青贮价格也显著上涨。2020年、2021年玉米青贮同比分别上涨20.2%和16.2%,2021年比2019年上涨了168元/吨,在价格高点达到300元/吨,2021年完全成本比2016年上涨57.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分地区来看,玉米青贮收储完全成本最高的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超过750元/吨,其次分别是宁夏、云南、河南、内蒙古等地。2021年华北地区受降雨影响,部分区域出现抢购青贮现象。青贮价格上涨推动公斤奶饲料成本上涨0.10-0.20元。
还需注意的是,光照不足以及降雨增多,造成淀粉含量下降以及铁锈病与霉菌污染几率增加。“2022年收奶时,应该格外重视对霉菌毒素的控制。”李胜利提醒。
据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监委会主席、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区总裁陈戈介绍,从全球范围来看,受全球通胀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全球牧场牛奶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奶农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此外,干旱,异常降水和卷土重来的“拉尼娜”现象,也影响了北美大豆玉米的供给、中国青贮饲料的质量,以及大洋洲,南美放牧国家的牛奶生产。
李胜利预测,2022年饲料价格仍将处于高位。青贮和长干草类的粗饲料价格将上涨15%-20%。泌乳牛粗饲料成本占比将上涨,从2021年的占总成本的33%升至2022年的38%。“这样判断,首先是基于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其次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的量化宽松政策,这轮通胀将持续1年左右的时间,向国内传导会造成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第三是基于国内饲料生产压力,2021年降雨导致的青贮收储不足,会对2022年饲料价格产生影响。”李胜利说。
产能加速扩张,消费增速将决定奶牛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据了解,近两年来,奶牛养殖高收益加速了各地奶源基地建设,仅2020年公布进入操作流程的建设项目,就将形成165万头奶牛的产能。2020年规模场荷斯坦奶牛存栏520万头,按自然增长率7%计算,加上进口23万头荷斯坦奶牛,2021年底预计有效产能存栏的荷斯坦奶牛为580万头,增长了60万。预计2022年、2023年奶牛存栏量将分别达到640、710万头。奶源基地建设加速,导致进口种牛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进口种牛在2014-2019年达到82万头,2020-2021年已经超过52万头。
“奶牛存栏量增加,牛奶产量自然也在增长。”李胜利预计2021年奶类总供给量同比将增加近732万吨(国产292万吨,进口440万吨),平均每天净增2万吨,而2022年可能比2020年增加1100万吨,平均每天净增3万吨。其中,生鲜乳2021年底预计每日增量达到0.8万吨,2022年每日增量将为0.94万吨。
李胜利担心,进口折算的奶源增量比国内原奶增量还要高,进口乳制品高速增长或将挤占中国原奶增长空间。据悉,2020年中国奶源自给率为65%左右,已经低于70%。2021年1-10月我国进口大包粉112.7万吨,同比增加36.5%,进口包装牛奶82.9万吨,同比增加25.4%。2021年进口大包奶粉预计达到130-150万吨,比2020年增长50万吨,增量折合液态奶1.13万吨/天。
面对牛奶产能的加速扩张,李胜利认为,消费增速将决定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2021年人均乳制品占有量约为40公斤,消费潜力很大。荷兰皇家菲仕兰全球营养业务总裁科登博表示,超过25%的全球乳制品进口贸易与中国有关,当全球进口量下降时,中国乳制品进口量仍在增加,中国进口需求已成为乳制品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看好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同时,李胜利提出了我国奶业面临的一个中长期不利因素,即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对婴配粉消费产生较大影响,长期来看,人口问题给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带来更多不确定,可能影响乳制品消费的增长。
从过去10年来看,我国的牛奶消费量增速为3%-4%。而在2020年和2021年,因新冠疫情带来的乳制品等健康营养食品的消费攀升,我国的牛奶消费量达到了8%-9%的较高增速。2021年出现供不应求,还存在3000吨左右的商品奶缺口。但是由于上游产能的加速扩张,2022年我国平均原奶产量预计将从上年的7.7万吨/天增至8.6万吨/天,要消化掉这部分产能增量,消费增速需达到7%以上水平。
“如果消化不了,就会出现供过于求。2022年最需要紧盯的是消费增速。”李胜利预测,基于成本和供需关系的分析,要维持基本的利润空间(通胀3%、利息5%、利润8%),需要2022年奶价平均维持在4.3元/kg以上,奶牛养殖才能获得稳定效益。
利用本土饲料资源降成本,推行价格协调机制稳奶价
“降成本、稳奶价,是中国奶牛养殖业迈入2022年后亟需要做的。”李胜利特别指出,降低饲料成本,首先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种养结合的比例能够达到一头牛两亩地,相当于一头牛六吨青贮,就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本土种植苜蓿,减少进口量,目前进口干草价格高达3000元/吨,而国内生产的苜蓿青贮按照干物质90%计算,价格为2000元/吨,能够大大节省饲料成本。考虑到青贮不足,李胜利还建议,2022年5月份可以在河南、山东等地种一季黑麦草、小麦等作物,以解牧场燃眉之急。
“利用好本土现有饲料资源,也是重要的节本措施。牧场不应该只关注进口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还应该关注本土饲料。”李胜利说,河南、山东等地的花生秧,内蒙古等地的玉米秸秆,宁夏等地的小麦秸秆、稻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可以喂给干奶期奶牛、后备牛、低产牛。经过加工处理,可以提高这些本土饲料的质量,比如玉米秸秆粉碎处理后,可以提高消化率,花生秧经过加工后,也是很好的粗饲料资源。牧场还可以降低对玉米、豆粕的依赖,广开饲料来源,例如可以利用棉籽、菜籽粕等作为重要蛋白质饲料资源,还可以采用过瘤胃等营养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
针对当前产能扩张加速的问题,李胜利建议,奶源地建设要适应市场变化和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我国奶业加工企业目前每天有8万多吨的商品奶需求。
“近两年出现了奶源紧张问题,但是2022年新的平衡会迅速到来,供需关系将会改变。”李胜利呼吁,考虑到2022年可能出现的供需变化,要保障养殖主体的利益。奶牛养殖主体、加工企业、政府可以协商计算出养殖成本,通过合同制等奶价协调机制,为养殖主体提供一个合理的奶价。
“奶牛养殖作为第一产业,在产业链环节中利润率较低,只有保障好养殖主体的利益,中国奶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李胜利说。
2022年市场具有不确定性,但中国奶业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一年来,奶业全产业链联结加强,通过资本运作,伊利、蒙牛和光明等大型乳企进行了整合与重组,形成了跨三大产业的集团化公司。奶业规模化提升和产业链整合,将有效规避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李胜利表示。
“2022年奶业政策支持力度也将持续加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2022年将从四个方面提升奶业发展水平。一是提升奶源供给能力。统筹用好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谋划出台提升奶业竞争力措施,加快推动绿色养殖和奶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产业利益链、价值链。支持主产省构建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探索多方参与,服务与收益融合一体的产业联合体模式,促进上下游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共享发展红利。三是提升检测能力。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投入品使用和监管。优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提高监管效率,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良好形势。四是提升乳品消费。通过实施牛奶公益助学行动,打造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开展乳品营养知识科普等活动,推动消费潜力释放。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