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太行云牛”选育列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良种联合攻关项目。作为山西未来“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优良品种”之一,“太行云牛”的育种方向进一步明确为肉牛专门化品种,围绕现役种公牛维护与应用等五个方面展开了技术攻关。
“那年,到我这一棒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从1973年和顺黄牛改良算起,到肉牛新品种雏形‘太行云牛’,四十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牛专家及其他动科畜牧专家注入了毕生的心血。所以,不仅不能让牛品种在我的手上丢了,我还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把牛品种做强做大,使命重大。”山西农大和农科院合署办公后,原山西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并入与山西农大动科物科技学院畜牧学科组建为新的动物科学学院,张元庆作为学院负责人成为两块牌子一个机构的负责人,也是这次牛品种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回忆起当年,感慨良多。
这意味着,风风雨雨半个世纪,随着政策资金的倾斜、科技资源的集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太行云牛”品种培育国家审定进程开始提速,假以时日,已经是墙内开花墙内香的晋字号肉牛品种将成为中国肉牛品种的新砝码。
“冰蛋蛋”“细管管”咋能生出牛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陲,太行山中段,新中国成立后就成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据说还是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中牛郎的故乡。
1973年,和顺县成为全国首批黄牛改良试点县。在当地黄牛基础上,引入国外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诸如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海福特、安格斯等,以杂种优势利用为措施,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同时进行杂交组合效果对比试验。
那时候的太行山区,山大沟深,道路曲折,牛群又多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
“徒步进山入林,吃在农家,住在通炕,夜间冻醒是黄改时期的常态。”二级研究员、67岁的老一代牛专家杨效民说。
比起这些困难,是改变养牛农民的观念。
“老百姓认为‘冰蛋蛋’(颗粒冷冻精液)‘细管管’(细管冷冻精液)是不会产出牛的,与技术人员‘躲猫猫’,坚持用公牛进行本交。”杨效民说。
并且杂交后的新牛白头白尾,老百姓觉得是“孝头、孝尾”,不吉利,这项技术的推广持续了十几年。
1979年,全国肉牛繁育协作会在和顺召开。1983年,全国部分农区西门塔尔改良本地黄牛繁育技术座谈会在和顺召开。根据对比试验,专家们最终确立了和顺县以西门塔尔牛改良为主体的生产模式。
1985年,和顺县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任务,正式纳入国家科技部农业领域重中之重项目实施计划。由此,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山类群选育成为工作主打。
“那时候,主推技术是级进杂交,按照开放核心群育种路线,批量地生产出级进杂交二代、三代乃至四代牛群。牛群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育肥牛出栏重达到500千克以上、成母牛体重多在400-500千克,繁殖产犊率多为三年两产。”张元庆说。
而且,这两个阶段,选育方向也不是很明确,一开始,育种方向是乳用,后来是乳肉兼用,再后来才是肉用。方向变化是根据当时需求而变化的,几代育种专家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为时代之需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好牛可不是吹出来的”
2022年,和顺肉牛的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一头品质优良的能繁母牛可卖到2.5万元以上,六月龄上下的小公牛、小母牛售价均在1万元-1.2万元之间。与其他地区相同月龄的肉牛比,和顺肉牛每头较其他地区售价高出3000元左右。
“这好牛可不是吹出来的,那都是四代科学家们心血堆出来的。”走在和顺县养殖园区,无论是养牛的新型经营主体,还是已经成为技术指导的当年的老养殖户,都会自豪地告诉你。
形成生产性能高、遗传稳定、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的新类群、新品系,选育才算“成功”。2000年起,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山类群进入横交选育阶段。
2002年,作为育种阶段性成果,太行类群参加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新品种审定。2006年,该育种工作正式列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种业工程计划,由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实施,专家们在群内选取优秀公牛个体,分区布点,进行横交试验。全面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选育工作。实施个体选配与群体选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来“固定”太行类群的优良性状。
“后来,很多老师都说,以前下乡一走便是半个月,一年中有7-8个月在基层或是生产一线度过。”张元庆说。
在几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懈努力之下,与牛品种更新换代同步蝶变的,还有和顺县养牛生产方式转变:从庭院养殖到规模化养殖,从自然交配到人工授精,生产效率和效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由山地黄牛体格小(300千克左右)、育肥生产周期长(出栏牛多在3-4岁)、屠宰率低(屠宰率50%左右)到目前体格高大(成年牛500千克以上)、生产周期短(出栏牛多在2周岁左右)、屠宰率高(多在55%以上)。
2011年和顺肉牛被国家质检总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和顺县向全省肉牛主产区五台县、方山县等太行、吕梁山区输出了大量的基础母牛和种公牛,提升了当地牛群质量,为全省牛群改良起到了积极作用。方山县和五台县如今已经是山西基础母牛存栏排名前列的肉牛能繁母牛的基地县。
扎根太行山,心向牛云端
2012年,原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和顺县政府开展所县共建,在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基础上,有计划系统地选育山西自己的高端肉牛品种。
2016年,“太行云牛”的说法,由此横空出世。十多年来,在“牛羊优良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等项目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的坚持,“太行云牛”现已完成了4个世代的继代繁育和选择,创建了血统清晰、生产性能高、遗传稳定的肉牛新品种雏形。该品种具有抗病力强、耐严寒、饲料转化率高、屠宰率高、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不仅是生产中高端牛肉的理想品种,也是目前山西省发展现代牛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品种。
据介绍,和顺县已组建核心育种场6个,建档核心群母牛800余头,并联合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进行10头现役公牛的维护和冻精生产,在和顺县初建扩繁群1500余头。追溯和建设了历代育种群的体尺和生产性能、系谱档案,采用770K芯片对部分公牛进行了遗传评估。
“从2022年起,‘太行云牛’现代育种体系建设迈入冲刺阶段,到2025年,我们将完成新品种的审定申请和推广体系建设。”山西农大动科院院长、牛品种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张元庆说。
据介绍,在良种攻关阶段,太行云牛将完成核心群的动态调整和选育;系谱资料整理与育种参数计算;后备种公牛选育及现役种公牛维护与应用;中间试验(生长性能、繁殖、育肥、屠宰和肉品质)方案制定、完善和实施,培育新的畜禽品种、配套系中间试验批准材料的准备及申批备案工作,“太行云牛”遗传评估及分子育种技术研发,繁殖性状相关遗传标记检测。
“届时,将以和顺地区县为核心区,辐射全省来完成新品种推广与示范,并面向全国各地输送冻精,扩大‘太行云牛’在国内的占有量。”张元庆说。
这意味着,山西将彻底告别无专门化肉牛品种的空白,为山西牛产业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逐渐形成培育、屠宰、加工、销售产业链,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提供种业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