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防范外来入侵物种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 2023-08-15 10:59:47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加大。为提升外来物种入侵综合防控能力,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系列科普宣传灭除活动。今天,正值首个“全国生态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三裂叶豚草、刺苍耳、齐氏罗非鱼等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共同为我国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贵州:“科普+治理” 遏制外来入侵物种

  三裂叶豚草。张国良 摄

“今天学到不少知识,我要把宣传知识手册带回去给孙子也学习学习,让他了解我们周围的外来入侵物种!”近日,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为主题的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行动启动仪式暨科普宣传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公园广场举行,市民彭岚女士在观看科普内容后说道。

在彭岚身后的电子屏上,不断播放着贵州省外来入侵物种的介绍和工作人员挥舞镰刀锄头、灭虫抢粮的画面,科普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

今年上半年,贵阳市环城快铁花溪南站旁一处荒废近50亩的土地,成了三裂叶豚草肆意生长的“乐土”。三裂叶豚草原产于北美洲,是一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入侵自然生态系统后会抑制本土植物的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它的花粉是人类“枯草热病”和哮喘的重要过敏原,极大危害人类健康。

“4月下旬这里只长出二三十厘米的小苗,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长到2米多高,生长速度令人咋舌!”贵州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高级农艺师寇冬梅介绍。赶在开花前期,花溪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力集中灭除三裂叶豚草。随着割草机“嗡嗡嗡”的声响,一片片三裂叶豚草应声倒地,被覆盖得密不透风的土地慢慢显出原本的样貌。

近期,在铜仁市石阡县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生态环境、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绿太阳鱼集中灭除行动。绿太阳鱼原产于美洲,形似鲫鱼,生性凶猛,繁殖能力极强,不论成鱼还是幼鱼都能把同水域的其它鱼类吃光,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一网下去,捞起来的绿太阳鱼占比高达60%以上。工作人员对捕捞到的一万余条绿太阳鱼进行了集中无害化处理,并放生了本地活鱼。铜仁市农业环境监测站蔡大兴介绍,铜仁市计划将在未来2年到3年内有效遏制绿太阳鱼。

江西:标本兼治防控福寿螺

  福寿螺卵块。张驰 摄

“福寿螺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它不仅繁殖快、食量大、食性杂、缺乏天敌,还可以随水流扩散传播……”近日,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福寿螺防控培训班上,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所长、研究员黄水金向乡镇农技员和农民讲解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危害。

“以往福寿螺防控只关注水田,忽视了河道、沟渠的协同治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正在开展统防统治新技术模式试验,对上下游、渠两岸、田内外进行统一防控、协同治理。”黄水金介绍。

在余江区高标准农田灌溉沟渠,一场不同鸭群数量防控福寿螺的对比试验正在进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孙杨博士介绍:“有的农田灌渠临近水质考核断面,我们正在试验用最少的鸭子防除灌渠内的福寿螺,最大程度避免对水质的影响。”同时,部分田块正在开展“旋耕+药剂协同作业”试验,孙杨介绍,在旋耕机上加装施药器械,整地的同时可以将灭螺药剂均匀喷施,对福寿螺的最高防控效果接近99%。

今年5月份,上饶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同步组织开展了福寿螺防控现场会,当地通过养鸭灭螺、稻鳖综合防控、人工除卵、药物防治、饲料化利用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成效。农技员仇俞平特别介绍了一个“土办法”,利用制取山茶油的副产品——茶麸(茶枯饼)这一天然物质,撒施田间灭螺,防控效果可以持续半个月,而普通的化学药剂只能持续一周左右。

在福寿螺繁殖盛期,一些公园湿地和灌渠岸壁常出现密密麻麻的粉红色卵块。“植株上、岸壁上的福寿螺卵块鸭子不太爱吃,人工摘除也有难度,我们正在试验用高压水枪把卵块冲进水里,降低螺卵的孵化率,压低福寿螺种群基数。”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简少卿介绍。据统计,去年江西省采取多元化防控措施共治理福寿螺136万亩,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

吉林:“三步走一示范”防治刺萼龙葵

  刺萼龙葵。杨利民 摄

春见辽阔草原骏马奔腾,夏观蓝天碧水仙鹤飞舞,秋听茫茫苇荡百鸟啼鸣,冬赏千里雪原冰上捕鱼,这里是吉林省重要产粮大市——白城市。然而,美丽富饶的地方却有一些“不速之客”。白城市是外来物种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刺萼龙葵、长刺蒺藜草、反枝苋、曼陀罗等入侵面积较大。

以刺萼龙葵为例,刺萼龙葵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它全株带刺且果实含有神经毒素茄碱,牲畜误食后可引起中毒死亡。刺萼龙葵繁殖力强,单株结实量可达1万粒到2万粒,其种子具有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混合休眠特性,若防控不及时,其蔓延会对农牧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危害。

为将刺萼龙葵尽早扼杀,吉林采取“三步走一示范”的策略进行防控。

第一步,以最优的方式开展调查。省农业农村部门定期向当地居民调查了解刺萼龙葵发生、危害情况,分析可能发生地点和传播扩散情况。围绕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入侵生境等开展全面调查,对重点发生地块进行GPS定位、照相、填写调查表并逐级上报。

第二步,以最适的方案推进灭除。省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刺萼龙葵不同季节的生长特性,分别下发了相关方案,指导防控工作,助力“一种一策”精准治理。

第三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灭除。各县(市、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刺萼龙葵发生及防控台账,加大对以前没有发生区域和与内蒙古毗邻区域的彻底排查,做到发生一株就严格上报和铲除。

“一示范”,即提高替代控制技术。刺萼龙葵在幼苗期生长较为缓慢,若将竞争能力强的本土植物种植于刺萼龙葵入侵地,便能抑制其生长发育,从而有效控制其扩散蔓延。实践表明,替代控制有效地阻止了刺萼龙葵的生长,减少了土壤中刺萼龙葵种子库储量。

目前,刺萼龙葵在吉林省入侵面积逐年减少,年综合防控率达95%以上。

珠江水产研究所:多措并举防治外来水生生物


  齐式罗非鱼。顾党恩 摄

8月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了第一届“看鱼杯”全民垂钓外来鱼类比赛,齐氏罗非鱼是渔获物中最主要的种类。

齐氏罗非鱼是我国目前危害最大、分布最广泛、存量规模最大的外来入侵鱼类之一,已入侵我国南方的河流、湖泊、沟渠等各种水体。它的入侵不仅影响渔业生产和渔民收入,也对水生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对水草的捕食和挖掘行为,齐氏罗非鱼也给南方湖泊水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和珠江水产研究所在广州建立了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集成拦截、诱集和诱捕技术,应急性杀灭技术和生物调控技术在内的多项齐氏罗非鱼防治技术,并在湖泊与外界水源交换的出入口、严重爆发区域和早期入侵水域等不同场景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

去年,另一种外来入侵鱼类鳄雀鳝频频登上新闻热搜,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鳄雀鳝是一种凶猛的捕食者,一旦泛滥成灾,将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价格低廉,消费门槛低,鳄雀鳝通过线下和线上贸易,并随着人为弃养和放生进入自然水域,导致其在全国呈现“多点开花”的状态。

珠江水产研究所外来物种与生态安全团队从源头控制、养殖生产、贸易管理、人为放生和弃养等方面协助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了积极的科普宣传,促进全社会参与到鳄雀鳝引种、放生和清除等阶段当中。目前,人为放生和丢弃鳄雀鳝的现象显著降低。

此外,豹纹翼甲鲶也是南方地区入侵较为严重的物种,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清道夫。为遏制豹纹翼甲鲶在自然水域的扩散蔓延,珠江水产研究所通过长期研究,掌握了水体环境条件对豹纹翼甲鲶分布和扩散规律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和野外环境条件下,筛选了诱捕药剂,对效果进行了验证。

四川:“组合技”全方位防治水花生

空心莲子草又名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该入侵种可水陆两栖生长,抗逆性极强,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传播扩散,现已成为四川省内分布区域最广、危害最重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近二十余年来,四川省将水花生作为重大危害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进行研究管控,在重点区域连年开展大面积集中灭除行动,并大力推行绿色综合防控。

按照“一种一策”的要求,四川省因地制宜,在水花生发生危害的各类生境进行全方位“围剿”。针对水域发生的水花生,采取生物防治手段,人工繁育并释放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天敌成虫及幼虫可取食水花生叶片和生长点,老熟幼虫钻入茎秆中化蛹造成创口,导致水花生感染其它病原微生物,释放密度在每公顷3000头时,天敌对水花生的平均防治效果在80%到98%之间。针对果园生境的水花生,采取物理防治手段,利用黑色塑料膜或黑色地布覆盖地表,隔绝光照;或采取生态控制措施,即种植蛇莓、姬岩垂草、箭筈豌豆等高密度低矮草本植物,覆盖地表后自然抑制水花生生长,同时兼具调节果园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效。针对危害耕地生境的水花生,目前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针对荒地、荒坡的水花生,则利用草甘膦或草铵膦混用氯氟吡氧乙酸等化学除草剂对其进行高效灭除。

湖北:群防群控“围剿”加拿大一枝黄花

2021年秋,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湖北武汉等地爆发,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向县市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迅速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公开热线服务电话回应社会关切与举报,建立了周报制度。据统计,湖北省共公开196部热线咨询服务电话,出动防除行动2847次,发动人员20多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3万份,构建了外来入侵物种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率达到92%。

“对照电子地图作战,防治工作就能做到精准定位、逐点清除。”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樊丹说。武汉市根据市民提供的有效线索,在行政区划图上,把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的地块坐标、面积一一标注,并逐一编号,制成电子地图,然后对照点位,采用药物防除、人工铲除等方式进行销号式处理。

湖北坚持因时施策,春季,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幼苗喷施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斩断其无性繁殖;秋季,种子成熟后,将花穗套袋后再铲除、运输,防止种子飘散。湖北坚持因地施策,零星植株人工连根拔除,集中晒干无害化处理;连片发生、地势平坦的地块,采取机械翻耕拣除残根残茎;非耕地采用灭生性化学除草药剂进行定向喷雾。

宁夏:刺苍耳入侵趋势有效缓解

宁夏回族自治区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随着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持续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初步掌握了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情况,刺苍耳、反枝苋、野燕麦等物种在宁夏发生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

以刺苍耳为例,其原产于南美洲,适应性好,繁殖能力强,很容易在新的环境中占据领地,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群落结构。刺苍耳在宁夏11个县(区)均有分布,发生面积万余亩,主要危害玉米、小麦、西瓜、果树等。此外,由于刺苍耳全株带毒,且植株具硬刺,对入侵地的牧业生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全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刺苍耳)灭除现场会,宣传刺苍耳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宁夏刺苍耳累计防治率达到92.7%。

近年来,除刺苍耳外,宁夏坚持边普查边防控的原则,对普查过程中发现的新发、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及时应对、全力扑杀;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生态安全的恶性入侵物种,进行精准治理和集中灭除,将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总体控制在较低水平。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提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整理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