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山东农业大学779名指导教师、1万名学生科技专员深入全省1万个乡村振兴驿站开展驻村蹲点服务,构建以16个地市总队长领衔、136个县区队长协调、1825个乡镇组长保障和1万名学生科技专员落实的“四级”学生队伍体系。
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勇担时代使命,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4名同学组建滕州市乡村振兴驿站科技专员服务团,成立驿站建设课题小组,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前往枣庄市滕州市卧龙滩家庭农场、下王村、前明村、东刘仙村、池头集中村等乡村振兴驿站,开启了一场与青春“双向奔赴”的社会实践之旅。
他们围绕科技专员七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驿站建设课题研究实践,围绕驿站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尤其是对“三农”情况进行调研,梳理乡村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结合当地村庄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在田间服务中上好大思政课,实打实地为驿站建设贡献力量。在“驿站建设”“田间地头”等思政课堂上,领略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激发刻苦成才、振兴乡村的强大动力!
情暖乡村,培育知农品格
怀揣着助力乡村发展的拳拳热忱,在这片孕育希望的广袤田野上,滕州市东郭镇前明村的新时代文明家庭基地里,一群孩子正翘首以盼。
时隔3个月,服务团再次抵达驿站,他们精心筹备并面向孩子们举办了一场聚焦“三农”事业的科普知识讲座。讲座上,服务团成员不仅传授了知识,更着重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孩子们涵养爱农情怀、激发学农兴趣,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以知识为翼,翱翔于未来的广阔天地。作为学生科技专员,深知朋辈榜样力量的他们,决定为孩子们开展系统的课业辅导,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成长。服务团还为孩子们送上了满载关怀的崭新文具,用实际行动温暖每一位儿童的心灵。
“作为学生科技专员,不仅要关注乡村科技发展,更要关心乡村孩子成长与身心健康。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岗位,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乡村服务,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与希望,以科技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服务团成员王思博说道。
图为服务团与留守儿童开展趣味游戏。
躬耕沃野,厚植爱农情怀
2024年暑期乡村振兴驿站社会实践期间,服务团成员王景便利用所学知识、联系专业老师,结合家乡发展为枣庄市滕州市卧龙滩家庭农场的宋厂长提出建议:加强品牌建设、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拓宽销售渠道,利用家庭农场发展转型农家乐、葡萄采摘园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今年寒假,课题研究成员们再度前往农场,深入田间投身实地劳动实践,进一步体验和感受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练就兴农本领,赋能乡村振兴。他们参与了葡萄架冬季枝条修剪工作,农场里经验丰富的大叔,手把手地对成员们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和示范,修剪掉生长较弱的结果枝以及结果数年的老果枝,保留新的主枝,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这看似简单的修剪工作,实则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智慧与经验,对来年葡萄的生长与收成有着显著的作用。
科技赋能,筑牢强农之基
滕州市大坞镇是“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池头集村更是典型的乡村振兴案例。带着这份助力家乡发展的热忱,服务团一行奔赴大坞镇池头集深入实地调研、走村串户,认真填写调研问卷,同时积极推广学校开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借助科技力量为家乡建设注入新活力。
在驿站建设座谈会上,服务团与村委和村民代表围坐一堂展开深入交流,并认真细致地填写行政村和村民调研问卷,从而对池头集中村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随后,服务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到目前池头集耕地面积有近200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就有1300亩,灌溉条件实现全覆盖。同时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村内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土壤肥力不足、病虫灾害等诸多难题,成员们认真记录下每一个问题,同时向村民介绍推广乡村振兴驿站APP,团队成员朱逊现场演示拍照将农田中的病害问题上传到乡村振兴驿站APP的“随时问”功能模块,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向农业生产领域专家教授寻求帮助,让乡村振兴驿站APP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帮手。
图为服务团走进田间地头劳动实践。
解农之困,练就兴农本领
在下王村综治中心,课题组同村支书和村民代表召开了一场驿站建设座谈会,团队成员在交谈中了解到村内大棚种植着的马铃薯普遍遭受着晚疫病的侵袭,患病的马铃薯植株,叶子发黄且烂梗,极大影响马铃薯的收成。
同样受到农作物病害问题烦恼的东刘仙村农户,还面临着温室蔬菜大棚黄瓜苗种植培育新品种、种植转型等难题。服务团成员入棚观察发现,温室大棚每年种植黄瓜苗因品种不同,经常出现出苗不齐、植株封顶不再继续生长开花结果——花打顶等状况,严重影响黄瓜产量。
为此,服务团积极联系学校有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为下王村和东刘仙村农户遇到的相关农业问题详细描述,协同专业教授为其定制了具体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问题,提出应合理整枝与密植,及时间苗、定苗等相关农业防治措施;面对黄瓜花打顶问题,提出及时进行环境调控、合理施肥与浇水的措施。
“我时常在社会实践中思考,‘我究竟能为家乡发展做些什么’。直到我真正地走进田间地头,通过乡村振兴驿站搭建起学校与家乡之间的桥梁,切实为家乡父老乡亲解决实际问题,那一刻,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服务团队长王柏力深有感触地说道。
与此同时,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山东农业大学挑起大梁走在前,坚持做好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建设与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把课堂教学与田间实践,科研创新与推广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百千万工程”,引导师生深入乡村一线,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建设顺利推进。
作者:王柏力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